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定稿版)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定稿版)

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 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 化等) 不同性质(正面、反面) 不同国别(中国、外国) 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选材的原则

1.有效 2.真实 3.典型 4.新颖 5.丰富
围绕既定的中心选材。 真实的材料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选取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和感染力的材料。 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
议论文写作指导(二)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论 据 选 择
讨论以下论据选择的得失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能否用如下哪些材料?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 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 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 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 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 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 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 “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 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以致将衣服划破,终于 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 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 型。
论据选择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一、李白 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 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 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 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 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 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 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唐朝, 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更美好的未来”的誓言。(析)
示例2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精神是生活的追求。没有物质基础的 精神追求注定了是“水中月” “镜中花” 。 (扣)“从明 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承认这是一种幸福,但是最后海子只 愿意背对生活,面朝着大海,想象着“春暖花开”的幸福。 (叙)在短暂的25年生命历程中,海子一直被物质的贫乏所困 扰。海子可以说是一个诗歌天才,而他的写作是在贫穷、单调 与孤独中进行的。最终,海子陷入了物质的贫困与精神苦闷的 双重折磨中,经过一番痛苦的拼杀,他摆脱了沦为物质奴隶的 命运,拒绝向生活、金钱、物质低头,当然最终也让自己的精 神追求——诗歌的创作走向绝境。他带着自己的诗歌理想走向 疾驰的列车。 (析)
写作实践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 招呼”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不许管闲事儿” “笑不 露齿,话不高声”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作客时不许 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 “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 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 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 了一片热议。
1、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身开除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 时,方志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一伙人恶狠狠地问他;你 为什么不举手?他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 我决不干。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 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 刎乌江。
提醒:“论据”是能够证明论点的依据意义 指向单一,紧扣观点且篇幅简短的材料可以作为 论据,而“六尺巷”材料没有明确地指向“舍 弃”,而且篇幅较长,所以不能直接作为“正确 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这一 观点的论据必须围绕观点对材料进行剪裁、概括, 才能使之成为论据其方法:依据观点的关键词 “舍弃”和“高尚风格”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材料后两段,张英回信中的四句话和张吴两家各 让三尺的行为,能够生动地体现观点的要求,应 作为事实论据的重点内容;前两段介绍张英的家 世和张吴两家相争而打官司的经过,可简略
写作角度
1、肯定物质的重要性。 2、肯定精神的重要性。
3、物质是生活的基础,精神是生活 的追求。
扫去“一见钟情” 式的第一构思?
写作实践1
从三则事实类材料(见资料)中任选
一则,围绕“物质是生活的基础, 精神是生活的追求。”写一则300字 左右的议论语段。
方法指导
概括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 因、经过、结果) (1)说清楚人物、事件,保证论据的真实性; 对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应 简明扼要。 (2)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 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要找出论点的关键 词——“物质”“精神”在文中的对应内容。 (3)在对所写的事例进行概括时,可以适当渗 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评价,以突出转述的情感、态 度倾向。
修改示例: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轻松秋菊般的高尚 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 是张、吴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张英乃当朝 宰相,家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 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吴家深 感惭愧,也让出三尺,那块地便成了“六尺 巷”。张英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 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概,止争斗于未起, 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气量和 胸怀,他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论据选择
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 说服力强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 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 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 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二、论 据 使 用
示例1
慈善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裸捐吗?不是,因为这种缺
乏物质基础的精神追求注定是不会长久的。(扣)最近
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喜得千金,他和妻子表示,将 捐出他们所持99%的股份,价值达到450亿美元。但这笔基金 并没有捐给传统慈善机构,而是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建立。 (叙)这种形式将非营利性思维与营利性思维结合在一起, 既可以做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又可以使钱生钱。扎克伯 格夫妇的选择把生活的物质基础和慈善的精神追求很好地结 合起来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扎克伯格“将尽力为下一代创造
论据选择
明确: 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
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
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
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
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 绕中心论点。
论据选择
第二组:下面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 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 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下面这个关于“六尺巷” 的材料能够直接作为“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 般的高尚风格”这一观点的论据吗?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 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 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 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 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 到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 求他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 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 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 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 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传为美谈。
示例3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也是高远精神追求的保证。 (扣)从 德国迁居伦敦,马克思一家缺吃少穿,生活都难以继续。恩格 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违背意愿,重返父亲经营的 “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店员,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工作。 从这时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钱给马克思。 (叙)正是由于恩 格斯慷慨的物质帮助,马克思才有可能一面关心指导工人运动, 一面坐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里,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大量材 料。伟大友谊推动下源源不断的物质输送,最终让《共产党宣 言》这一人类精神财富得以顺利呈现于世。推动了整个人类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恩格斯的物质支持,马克思的精神 追求都将在生活困境面前止步。 (析)
论据的选择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生七宝,柴米油盐酱醋茶。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 有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变式一: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变式二: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作文。
论据选择
论据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
1、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 或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 谚语等来做根据。 2、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 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 数字,或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搜集、积累 的材料来做根据。事实性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最 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 这个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