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
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
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
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
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
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
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
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受戏曲之美》(语文综合性学习)(七年级)、《台阶》、《春酒》(八年级)、《致女儿的信》、《范进中举》、《那树》(九年级)6节课,从课堂教学目标厘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调控机智、课堂首尾环节设计等观察点,洞悉幽微。
二、归因与对策——课堂效益,何以流失?的确,6节课,小课堂,大智慧。
如《孙权劝学》、《感受戏曲之美》目标明确,教师归结性语言动人心魄。
《台阶》结尾“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改换标点的教学设计,不乏亮点。
再有:《那树》选择教学内容中树和人“物质”和“精神”的“两个空间”的比照细读,不乏深刻。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纵观全局,从研究的角度审视之,不可否认,其问题大致可归纳为:目标定位是否适切,教学内容选择是否精当,教学设计是否简约,教师语言是否简洁等。
(一)效益,在目标的虚化中消解先从教材看,观察人教版现行语文教科书,以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单元“主题结构”,只要是同一主题的,不管是文言文、白话文,不论散文,还是诗歌……都可以编排在同一个单元(七年级语文尤甚)。
再从教师看,这种(较之以往“语文知识、能力”编排结构)伤筋动骨的变化,给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混乱”。
的确,当今教学效益的明显下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最后从学生看,从容纯正的阅读状态缺位。
几乎人人抱着“课堂听听就可以”的心态,弹性阅读遭遇流产,名著阅读沦为“拿什么拯救你”的颠覆境地。
效益,就这样在目标的虚化中消解。
课例1. 《致女儿的信》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知识与能力: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 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
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
[分析与研究]课堂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却又面面虚化。
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作用”。
你看,上述教学目标“知、能、情”三维目标一个也不少,貌似周全。
再想想不对劲。
一堂课大小共计8个教学目标,如此之多,怎么可能个个落实呀。
为什么?因为时间就是那么短短的45分钟呵。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把三维目标直接当作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并且详细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置。
这其实是对三维目标的一种错误认识。
” “语文课程目标是针对语文课程的设计和编制而言的……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想教的是什么,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学内容,它是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言的。
”教学实践中这种照搬照抄,目标指向的严重错误,何谈教学效益?值得深思的是“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混为一谈的并不少见。
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益,在目标的虚化中消解了。
面面俱到,却又面面虚化。
改进措施:删繁就简,目标预设应“适切”。
定位适当,切合学情。
建议目标简化为: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医师”的最佳药方是防病胜于治病。
在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一些经典案例中,“预案”不可或缺,例如著名的阿波罗计划。
这是否启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预案呢?的确,一个优秀的教师功夫尚在课堂之外。
例如可以在备课上特别是目标上多做些文章。
对教师而言,备课是一种工作,但备课更是一种创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是从教材到教案的创作,更是从教案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创造。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将教学目标以及教材重、难点分析等内容,都一一纳入预设之列剔除那些“非语文”的课堂教学目标。
力争将“不”降到“零点”,落实教学难点,把钝化的教学目标凸显出来。
(二)效益,在教学机智的弱化中放逐课例2.《范进中举》观察点:教学调控机智。
[情景描述]激情导入、梳理情节、赏析精彩片断,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还剩最后一个环节分析小说主题,如果不出意外,就会圆满完成任务。
师(迫不及待):“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倍受尊敬?”(评析:原本就很安静的教室,显得更加寂静了,很显然大家都在积极思考。
片刻之后)生1:“我认为是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范进,他像有神附身一样,整个身份地位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生2:“老师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不过我还有一点补充的那就是科举制度不仅让范进这样,就连他身边的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深受其害。
”师:不愧为实验班的学生,答案如此精彩。
(评析:可以顺理成章地总结小说的主题了.)生3:(举手,看得出他很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是范进自己,他从二十岁开始考到五十四岁,整整考了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场考试,考试失败了,他并没有放弃,考不上再,他就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撑到今天......(评析:课堂遭遇“意外的尴尬”,学生的回答无疑是在美化范进,这和作者要讽刺的目的截然相反,学生纷纷谈论起来,令教师无所适从,非常尴尬)师:(打断了他的发言)我不是问你范进为什么能考取举人,你坐下去。
”生:红着脸低下头,慢慢坐了下去……[分析与研究]巧妙点拨,邂逅意外精彩,让机智的课堂像秋天一样明净。
宁鸿彬老师上的《皇帝新装》一个片段.他是这样上的:他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位学生说这是一个爱美的皇帝。
这无疑是碰到了麻烦,宁老师不愧为名教师,他是这样问学生的: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学生:当然是缺点,宁老师继续引导:如果说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装打领带,我60岁的老头,也爱美。
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
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许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
学生:爱美过度。
宁老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臭美。
宁老师适时追问耐心引导,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回答后的巧妙点拨决定了课堂丰富性和有效性。
(三)效益,在教学内容的模式化中缺失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概述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的领导下,高一、高二年级紧紧围绕学期初提出的教改目标,推出数学、语文等9个学科共计52 节各种课型的公开课、实验课,其中高一年级24节,高二年级28节,参与听课人数达900人次,体现了课型全、科目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等特点。
通过对这52节教改实验课的听课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变化: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
绝大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得以强化;对“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保障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训练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概念系统化、习题系列化”等理念和原则有了很好的理解。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在先学后教,或者先阅读后讨论,或者先精要讲解,再讨论、再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较以前强化了,时间较以前增加了。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第四、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第五、课堂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要求上公开课的老师增多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科组长、高级教师带头示范,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每个备课组都行动起来,同一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评课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