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课件
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课件
●常用于临床酶法测定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肌酐 等的测定
(二)固定时间法(fixed-time assay)
①概述 ②计算公式 ③临床应用
①概述
1)固定时间法(fixed-time assay):指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选择两个 测光点,此两点既非反应初始吸光度,亦非终点吸光度,即样品和 试剂混合后读取延滞期后的吸光度A1和反应一定时间的吸光度A2, 这两点的吸光度差值用于计算结果。如图
样品处理系统
样品架和样品盘 试剂架和试剂盘 加液器:包括定量吸量器和加样针
搅拌器:由电机和搅拌棒组成
检测系统
光路系统:前分光光路、后分光光路 分光装置:滤光片和单色器
比色杯:反应杯 信号检测器:光电信号转换 恒温装置:保持恒温,25℃、30℃、37℃
清洗装置:吸液针、吐液针、擦拭刷经化学 反应后随着被测物的消耗吸光度下降。
②分类
分类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一点终点法(one point end assay)
1)定义:在反应达到平衡时选择一个测光点的吸光度计算待测物 浓度,主要用于单试剂的测定。如图
2)计算公式
Cu=Au×Cs/As=Au×K
2)快速反应干扰物:在样本中含有明显干扰待测物反应的物质时, 固定时间法能有效去除这些干扰,提高特异性。某些干扰物比待测 物更快与试剂发生反应。
3)慢反应干扰物:一些干扰物在待测物反应完全后才开始发生反 应。
②计算公式
C=(A2-A1)×K K为校准系数 K=Cs/As
③临床应用
主要应用于样本中有物 质明显干扰待测物反应 的情况,如苦味酸法测 定肌酐、溴甲酚氯法测 定血清白蛋白等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项目
常包括肝功能、血糖、血脂、 肾功能、心肌酶谱、骨代谢、 尿蛋白等,例如AST、ALT、 GGT、LDH、TBA、TG、TC、 ALP、GLU、UREA、UA、LDL、 HDL、CK、TP等
三、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
常用方法
终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比浊法
(一)终点法(end assay)
K=Cs/As
(K为校准系数)
Cu为待测物浓度
Au为待测物终点吸光度值
Cs为标准液(校准品)浓度 As为标准液终点吸光度值
3)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测定 总蛋白、白蛋白 等的浓度
两点终点法(two point end assay)
1)定义:常应用于具有双试剂的测定项目中,第一试剂(R1)通常 只含缓冲液等成分,它与样本一般不起特异性反应,在第二试剂 (R2)加入前,选择某一点读取吸光度值A1,它是由样品本身或 第一试剂与样品非特异性反应引起,相当于样品空白;加入第二试 剂(R2)后经过一段时间反应达终点(平衡)后选择第二个点读取 吸光度A2,根据两个吸光度差,计算出待测物浓度。如图
(三)连续监测法(continuous monitoring assay)
①概述 ②计算公式 ③常用分类
两点速率法 多点速率法
①概述
1)连续监测法(continuous monitoring assay):又称速率法(rate assay),是在测定酶活性或用酶法测定代谢产物时,连续选取时间— 吸光度曲线的线性期内(如图)4个以上测光点测定吸光度,计算 单位时间吸光度变化值 ▲A/min,其大小与被测酶活性成正比。
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
一、概述
主要内容
二、检测的基本原理
终点法
三、常用分析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比浊法
一、概述
(一)
自动生化分析仪是集电子 学、光学、计算机技术和 各种生物化学分析技术于 一体的临床生物化学检测 的主要工具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基本结构
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由样 品处理系统、检测系统和 计算机系统组成
样品和试剂的识别 样品和试剂的自动吸加、混合及恒温 结果计算及打印 数据处理
二、检测的基本原理
(一)
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根据 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 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 的仪器
(二)
原理:分析仪中的单色器将光源 发出的复色光分成单色光,特定 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装有样品溶液 的比色杯,光电转换器将透射光 转换为电信号后送入信号处理系 统进行分析
2)正向连续监测法:指反应吸光度升高的反应 3)负向连续监测法:指反应吸光度降低的反应
②计算公式
酶活性(U/L)=▲A/min×K 代谢物浓度Cu=▲A/min×K 校准K值=(校准品酶活性U/L)s/(校准品▲A/min)s
③常用分类
1)两点速率法:在酶促反应的过程中,观察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 变化,用两个吸光度的差值▲A除以时间(分钟),得到每分钟的 吸光度,计算酶的活性或浓度。如图
①概述 ②分类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①概述
1)终点法(end assay):样本中待测物与试剂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生 成系统可检测的产物,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不再增加,吸光度不 改变,根据平衡点吸光度的大小即能算出被测物浓度。
2)正向终点法:多数化学反应利用产物在某一波长处具有很强的 光吸收,随反应的进行吸光度升高,到终点时 吸光度最大。
2)计算公式
Cu=(A2-a×A1)×K
a=(Sv+R1v)/(Sv+R1v+R2 v) K=Cs/As
(因加入R2后总体积不同,需要根据体积进行校正,式中a为体积校 正因子,目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具有自动校正功能,不必手工校 正)
3)临床应用
●两点终点法能有效消除样本溶血(hemolysis)、黄疸(icterus)和 脂浊(lipo-turbid)等造成的光吸收干扰
2)多点速率法:在酶促反应的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2—30秒) 监测一次,连续监测多次,求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计算酶 活性或浓度。如图
(四)比浊测定法(turbidimetric assay)
①概述
②分类
化学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
①概述
1)比浊法(turbidimetric assay):是通过测定微粒性物质对光的散射 或透射强度来测定物质的浓度,主要用于测定能形成悬浮体的微粒 物质。当光线通过一浑浊溶液时,悬浮的颗粒物质一方面选择性地 吸收一部分光能,另一方面向各个方向散射一部分光能,使透过溶 液的光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