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经济社会学
名词解释
1.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变动与发展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本质是研究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关系。

2.潜入性美国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首创“嵌入性”(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指出了经济学理论家缺少关注的制度特征和市场的社会体系支持的影响力
3.经济行动经济行动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效用的行为。

4.交换行动交换行动是各经济社会主体为实现各自的需求而展开的相互交易资源的行动,不同的学科对他有不同的理解,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5.消费行动是指消费主体(个人和家庭)通过消费支出(货币与信用)取得为自身生活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商品服务等)时的选择方式。

6.经济人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被视为一种原子化的“经济人”,其行动的决策遵循理性选择与最大化原则,行动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增加个人的效应。

7.社会资本微观社会资本是行动者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嵌入其中的情感、信任、规则等;宏观社会资本是一个国家、区域的特征,包括和谐、开放的社会关系网络、有效的制度规范、普遍信任、权威关系以及合作性的社会组织等
8.公共产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就是“公共产品”。

如“公正”和“安全”以及公共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等
9.基尼系数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落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又称洛伦茨系数,如果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那么基尼系数I=A/(A+B)
简答题
一、经济学研究经济行动有何局限性?经济社会学是如何弥补这些局限,开展对经济行动的研究的?
答:(一)局限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缺乏现实基础;偏好类型的假设与实际不符;分析方法主要依靠逻辑演绎,而不是来源于经济事实;分析过于简单化,且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

(二)如何弥补:社会学分析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经济行动当做社会行动的一个特例或者下
属形态来研究,它关注的是特定经济形式的社会方面,而非纯经济形式。

同时社会学把非经济学研究的社会因素作为变量引入经济行动的分析与研究过程之中,把经济行动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来探讨影响经济行动的多种社会因素,因此也就克服了经济学研究经济行动的局限性。

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经济社会学理论时,一定要从当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经济与社会现象,进而得出有规律性的结论来;
(2)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应该把从“定量”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之后,结合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使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3)坚持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是社会学者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往往被经济学家所忽视,实际上,在社会学的各种调查方法所得来的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卡尔·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答:(1)重视利益的作用;(2)特定的阶级生产关系会与生产力相冲突,结果导致改革以及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3)经济学、哲学、法律不能够独立地来理解人类社会,只是经济学、哲学等都会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四、卡尔·波兰尼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答:(1)提出条件的经济学概念,是以现实而不是以逻辑为基础的;(2)提出“实体经济学”的概念,认为是社会关系嵌入于经济系统中而不是经济系统嵌入社会关系中;(4)整合具有三种形式:互惠、分配、交换。

五、非正式组织在现代企业中有什么意义?
答: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格兰洛维特在概括有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后,对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企业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命题:社会关系总是渗透于各个经济企业中的,经济组织及经济行为是嵌入到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网络之中并受其限定的。

对此,格兰洛维特从2个方面提出了论证:1.企业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来进行的,而不是借助于正式的经济交易规范;2.企业内部的等级制也常常为企业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取代。

并且,正是由于企业组织的存在,才为企业成员之间建立社会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的不同之处?
答:传统企业的特点:
(1)企业经济职能单一,经营单一的产品系列,只在一个地区经营,企业的规模较小。

(2)企业的管理者通常兼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合一的。

(3)企业组织通常包括两级:企业管理者是最高决策层,而工人是最低决策层,前者直接指挥和管理后者。

现代企业则有如下特征:
(1)企业规模大,具备多种经济功能,经营多个系列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经营。

(2)企业的高、中级决策者不再兼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而成为专门的工薪管理人员,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了分离。

(3)现代企业作为等级制组织包含两个以上的管理层,高、中层的决策者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决策分工体系。

论述题
1.文化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关于文化价值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很多的相关研究,韦伯关于“新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曾经引起了很多的争论,但同时也刺激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多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的注意甚至某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文化因素比经济因素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西方“现代化”社会学家在这一时期也十分强调人们的价值观念或心理因素对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影响作用。

后来的“历史主义派”发展理论家则反对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西方发展的规律,强调发展的特殊性和历史性;同时否认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障碍的说法。

当然,我们即不能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或者经济停滞仅仅归咎于文化价值因素,也不能先入为主地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因素都视为有碍于积极发展的。

因为,从系统的角度看,文化价值因素并不可能独立的对经济发展发生作用,文化价值因素只有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时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

既当文化价值因素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相互配合时,它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依赖使市场机制充分生效的制度和环境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不同于计划体制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也需要有新的文化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支撑。

这一新的文化伦理和价值体系主要包括:
1.财产观念
2.契约精神
3.投资意识
4.工作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