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儿童可能为淋巴管瘤; 2、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最常见的肿瘤为胸腺瘤和畸胎瘤,前心膈
角区的肿块多为心包脂肪垫或心包囊肿; 3、中纵隔区,淋巴组织丰富,故淋巴结肿大和肿瘤最为常见,气管支气管囊肿
和肿瘤也较为常见; 4、后纵隔区,神经组织丰富,最多见为神经源性肿瘤; 5、其他,与主动脉及食管走行区的肿块,要考虑相应的肿瘤。
7
肿瘤定性诊断 二、纵隔肿块组织特性分析 1、囊性病变,CT值一般为0~20HU,如囊液
内含蛋白质或囊内出血CT值可增高 30~40HU; 2、脂肪性病变其密度较一般组织更低,CT值 为-80~-100HU; 3、钙化、骨化发现率较高,CT值一般较高; 4、在MR鉴别组织特性能力强于CT。
8
肿瘤定性诊断 三、纵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1、影 叶肿响和块骨毛边骼刺缘为状:骨态良质,性硬脂为化肪光的层滑压消锐迹失利;,清恶附楚性近,为的与边骨附界骼近模呈组糊侵织不蚀器清状官或破界有坏限多;清数楚小、结脂节肪突层起存,在分, 2、膜纵毛隔糙胸不膜平:滑良,性甚表至现出为现与多肺发野胸之膜界结限节光或滑有锐不利同,程远度处的胸胸膜腔正积常液;;恶性纵隔胸 3、上 累 远 巨纵,处大腔隔如转肿静内喉移块脉组返;。受织神病累D器、经变表官恶麻进现受性痹展为累淋(快上情巴声,腔况瘤带同静:表麻时脉良现痹可梗性为)见阻为两膈恶、纵侧神性管隔纵经肿腔器隔麻瘤不官和痹的规压或表临则迫肺现床,移门为表内位多膈现有;发肌。血恶淋升栓性巴高形为结和成侵肿矛;蚀大盾B破、,运坏神融动:经合;A受成、C、
13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二、中纵隔肿瘤诊断要点 1、下淋均巴居结中病纵变隔是区中,纵肉隔芽肿肿块性最病常变见(的结病核变、、结气节管病旁)、是气最管常支见气的管原、因支,气右管上肺纵门隔、气气管管旁分淋叉
巴结肿大合并肺内区域性结核病变,则纵隔结核可能性大很在; 2、巴肿结瘤肿性大淋的巴可结能肿大大,,特原别发是性小肿细瘤胞以肺淋癌巴,瘤另可外能腹性部大及,其转他移部性位淋恶巴性结肿肿瘤大、以精支源气细管胞肺瘤癌,淋
为甲状腺含碘高,有别于胸腺瘤和淋巴瘤; 三、囊性变者可见低密度影,细小钙化能清楚显示; 四、增强CT扫描可有不同程度强化。
18
19
20
21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 样结节形成
22
23
胸腺的解剖与生理 1、来自第三弓囊状细胞索,由颈部下降至前纵隔,出生
量重10~12g,青春期发育最旺盛,长5cm,宽4cm,重 30~50g,以后胸腺萎缩,50岁以后虽已萎缩,但仍残 存具有功能的上皮网状细胞; 2、位于前上纵隔,居中位,上自甲状腺下缘,下至第四 前肋水平,有时达第六前肋平面,前贴胸骨,后自上而 下贴附于气管、无名静脉、主动脉弓和心包; 3、分左右叶和中间峡部,呈锥状,下基底较宽,上为锥 体尖; 4、分髓质和皮质,髓质以上皮网状细胞为主,并可见胸 腺小体(Hasall小体),分泌胸腺素,调节T淋巴细胞 的发育成熟过程;皮质内为密集的胸腺淋巴细胞; 5、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 淋巴上皮器官,它决定和影响着机体免疫和周身淋巴组 织的发生和发育。
14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三、后纵隔肿瘤诊断要点 1、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肿块最常见的病因、神经根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
瘤较常见为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具有椎管和肋骨的改变,如受压变形, 移位如具有骨质硬化者为良性肿瘤;如呈侵蚀破坏为恶性肿瘤; 2、食管肿瘤也可表现为后纵隔肿块,如食管癌,多有吞咽困难症状,诊断不难, 然而良性肿瘤症状不明显,诊断相对有难度; 3、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椎旁脓肿(TB)、脊柱畸形和降主动脉瘤等,应注意 鉴别诊断。
11
12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一、前纵隔肿瘤诊断要点 1、和前移纵位隔;内在至儿胸童腔应入考口虑区淋肿巴块管,瘤在;成人强烈提示甲状腺肿大或肿瘤,常伴有气管受压变形 2、发胸生腺部肿位瘤较和畸畸胎胎类类肿肿瘤瘤稍均高可;发生在前纵隔中部,特别是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胸腺瘤 3、肿瘤内密度不均匀,有囊性、脂肪、骨化、钙化或牙齿为畸胎类肿瘤表现; 4、肌侵无袭力性、胸内腺分瘤泌,症边状界(不库清欣,综侵合犯征附)近和的血组液织系器统官的,症如状合,并应非考转虑移胸性腺的类周癌身可症能状;,如重症 5、少数恶性淋巴瘤也可发生在前上纵隔区; 6、个心区包域囊,肿其位密于度前较肋囊膈肿角还区低,。呈泪滴状,右侧多于左侧,心包脂肪垫或脂肪瘤也发生在这
1
2
纵隔影像解剖特点 一、纵隔解剖结构复杂 二、影像的对比度差 三、纵隔内病种繁多
3
纵隔影像学分区 一、五区分法 二、三区分法 三、分区的目的有利于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
定性诊断
4
5
6
肿瘤定性诊断 一、肿块的位置与定性诊断 1、胸腔入口区肿块,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变形者,在成年人多为甲状腺肿瘤,在
9
10
比较影像学 一、胸片:1、较小肿瘤难以发现;2、密度分辨率较低,在定性诊
断方面限度较大; 二、CT:1、可清楚肿瘤密度差别,如实性、囊性、脂肪性或钙化骨
化;2、能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3、能显示肿瘤周缘 状态;4、增强CT扫描能显示肿块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 三、MR:1、多体位显示;2、组织特性显示;3、能清楚地显示肿瘤 与血管的关系和肿瘤内血管。
也可出现纵隔LN转移; 3、楚致气锐气管利管、的 、支低支气密气管度管囊阴管肿影腔和,的肿气狭瘤管窄也、变是支形中气;纵管隔肿肿瘤块形的成常肺见门病纵变隔,肿囊块肿,表肿现瘤为经圆常形向、管类腔圆内形生边长界引清 4、助主于动鉴脉别弓诊部断位。于中纵隔,主动脉瘤是鉴别诊断中的重要问题,增强螺旋CT扫描和MRI有
15
16
临床概述 一、占纵隔肿瘤的5~11%; 二、胸骨后甲状腺肿系颈部甲状腺向胸内延伸比较多见,迷走
甲状腺肿和颈部甲状腺无直接的联系; 三、约80%胸内甲状腺肿位于胸骨后气管前间隙,于后上纵
隔气管后者约为20%; 四、其病理性质可分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和
甲状腺癌。
17
CT表现 一、清楚显示肿块与甲状腺关系; 二、密度较一般软组织为高,CT值高于100HU,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