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1
【造血组织】:胸腺、骨髓、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肝2
脾、骨髓)。
3
卵黄囊→肝脾→骨髓、胸腺、淋巴结→胸腺萎缩+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4
胞→骨髓造血→髓外造血
5
【血细胞生成与造血调节】
6
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分化生成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7
化的特点,主要是CD34阳性的细胞群体。
8
9
造血微环境:微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网状细胞、基质和结缔组织等
10
正调控因子:EPO、集落刺激因子(CSF)、IL3
11
负调控因子:TNF-α、IFN-Υ
12
13
14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减少、增多或者功能减退)
15
1、红细胞疾病:减少(贫血);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16
2、粒细胞疾病: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分叶功能不全、惰性白细胞综合症和类白血病反
应。
17
18
3、单核和巨噬细胞疾病
19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20
5、造血干细胞疾病:再障(AA)
21
6、脾功能亢进
22
7、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
23
【病史采集】
24
贫血:
25
出血倾向:流鼻血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刷牙牙龈是否出血
26
骨痛: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
27
发热、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8
药物过敏史、毒物接触史、射线接触史、饮食情况及营养情况。
29
【体格检查】
30
视:皮肤粘膜颜色有无改变、有无出血点、结节,舌乳头是否正常
31
触: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胸骨有无压痛、腹部是否有肿块
【实验室检查】
32
33
血常规: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细胞形态检测
网织红细胞计数:反应骨髓造红细胞功能-骨髓生成红细胞得功能
34
35
骨髓检查和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穿刺液涂片镜检和骨髓活检;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白血病诊36
断必不可少。
37
出血性疾病检查:BT、CT、APTT;血小板黏附聚集实验;凝血因子检测;
38
溶血性疾病检查:
39
①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实验、rouse实验、尿潜血(血管内溶血)。
②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实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40
41
③渗透脆性实验(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42
④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⑤抗人球蛋白实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3
44
生化和免疫学检查:铁代谢检测;免疫组化-淋巴瘤必做的检查
45
【治疗】
46
1、一般治疗:饮食营养精神心理治疗。
47
2、病因治疗:祛除病因。
48
3、对症治疗:
1)补充造血所需营养: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
49
50
2)刺激造血:雄激素刺激红细胞生成;集落刺激因子刺激粒细胞生成。
51
3)过继免疫治疗
52
4)脾切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减少,红细胞寿命延长。
53
5)成分输血补充缺少得红细胞或者血小板,给与抗生素防止因为白细胞减少造成感染。
54
4、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1)放疗
55
56
2)化疗
3)诱导分化(三氧化二砷)
57
58
4)免疫抑制
59
5)抗凝及溶栓治疗
60
5、靶向治疗
61
6、造血干细胞移植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缺铁性贫血
84
85
【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三部曲】:贮存贴耗尽(ID)+红细胞内缺铁(IDE)+缺铁性贫血(IDA)
86
【机体缺乏铁的原因】:1)铁吸收障碍2)转运障碍3)利用障碍4)需求增加5)摄入不足87
6)丢失过多。
【铁在人体中的代谢】:铁在人体中的贮存形式有两种,功能铁-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转铁
88
89
蛋白、乳铁蛋白以及酶和辅酶中含有的铁;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90
人体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孕乳妇需要2-4mg;成年男性含铁总量50-55mg,女性为35-40mg;机体每天需要25mg铁来产生红细胞,基本上来自于衰老红细胞的分解。
91
92
【补充铁】:动物性吸收20%,植物性1%-7%。
93
机体吸收铁的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二三价铁通过铜蓝蛋白氧化为三价铁,结果转94
铁蛋白转运,然后还原为二价铁参与血细胞的生成。
95
【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