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四、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 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及处理
1、儿童退缩行为
1)主要表现:胆小、畏缩、孤僻,不愿 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和其他儿童接 触等,4~7岁多,女孩多。
2)处理办法:关键是要逐步地、有意识 地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郊游 活动和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开拓视野; 安排一些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完成 的游戏和活动等,鼓励其新奇感和探 索性行为的建立。
2)发生原因:(1)部分是先有会阴部的刺激(如 外阴部的湿疹、炎症、蛲虫症,包茎引起包皮炎等) 致局部发痒而摩擦,尔后发展为习惯性动作;(2) 孤独无聊紧张常常成为诱因; (3)铅中毒;(4) 部分原因不明确。
3)处理办法:孩子出现此动作时转移其注意力,不 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焦虑紧张情绪,更不要责骂或 惩罚孩子;同时寻找原因并及时治疗(如避免孩子 孤独无聊紧张,平时不穿紧身内裤和排铅)。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1、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2、什么是心理? 3、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4、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水平)如何?
1、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WHO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 没有躯体病,而是身体上、心理 (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均处于 完好状态。
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好称 为心理健康。
2、什么是心理?
4、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水平)如何?
1)、心理健康, 2)、心理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 3)、心理障碍,儿童其发生率达10-20%。 4)、精神病,发生率仅仅1%。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言语发展的特点 2、智力发展的特点 3、人格发展的特点
人一生的几个阶段
时期
年龄阶段
--------------------------------------
3)处理办法:对夜惊梦魔梦游者,适当安慰, 但不必当时即详问原因,让其重新入睡,频 繁发生者应该看心理医生
4、习惯性擦腿动作
1)具体表现:常常是将两腿骑于凳子等物体上摩擦
会阴部(外生殖器区域), 小儿作摩擦动作时两 颊泛红,两眼凝视,额部微出汗,呼唤不理。多发 生在入睡前或醒后和独自玩耍时。可见于1岁内, 多数在2岁以后发现,女孩多见。
3、学龄期(6—11岁)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儿童抽动症、 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抑郁性神经 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品行障碍 (说谎、逃学、离家出走、偷窃、破坏公 共设施、攻击行为等)。
4、青春期(12—18岁)常见 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症、抑郁性神 经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儿童抑郁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品行障碍。
2、发脾气
1)具体表现:儿童在要求未满足或受挫 折时出现大喊大叫,哭闹不止,就地打 滚,撕扯衣服头发,甚至用头撞墙或以 死来威胁父母。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最 常见。
2)发生原因:与儿童的气质及所受的教 育有关,困难气质儿童及父母过度迁就 的儿童易于出现这种现象。
3)处理方法:首先父母等成人之间态度 要一致;耐心说服解释;劝说无效则采 取淡化的态度,暂时不理睬;其他行为 治疗方法。
3、睡眠障碍
1)常见形式:夜醒(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 )、 夜惊(睡眠中突然出现的短暂性惊扰症状) 、 梦魔(作了内容恐怖的梦而引起的焦虑或恐 惧发作)和梦游(在睡眠中起床行走等)。
2)预防办法:(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2)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如,让孩子独立睡觉, 不要一哭就抚拍等), (3)避免白天玩得 过于疲劳或睡眠太晚,(4)防止孩子过度紧 张焦虑、(5)白天少看有恐怖情景的书籍电 视剧等,(6)及时治疗身体疾病。
三、各个时期儿童的常见 心理行为 问题或 障碍
1、幼儿期(1—3岁)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退缩行为、发脾气、睡眠问题、 交叉擦腿动作等。
2、学龄前期(3—6岁)儿童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口吃、 语音不清,吸吮手指、咬指甲或其他物 品、拔毛发、交叉擦腿动作等不良行为。
新生儿期
出生 ---- 28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婴儿期
1 月 ---- 1 岁
幼儿期
1 岁 ---- 3 岁
学龄前期
3 岁 ---- 6、7岁
学龄期
6、7 岁 ----11、12岁
青春期
大约12岁 ----17、18岁
成年期
18岁 ---- 死亡
---------------------------------------
①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
⑴ 心理过程 ②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活动 ⑵ 个性心理
③ 意志过程:
① 个性倾向: 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
② 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 (包括智力、社会适应技能)
3、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认知、情绪(情感)、 意志、行为是否符合年龄、性 别、环境等。
3岁看大。
3、人格发展的特点 儿童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
发动缓慢型和中间型。 人格又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和能力),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 因素(气质)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主要表现在内向外向、情绪稳定不稳定 及精神质大小等方面(艾森克个性测验)。
7岁看老。
1、言语发展的特点 1岁左右是最初单词阶段,用一个词代
表一个意思。2岁左右是词句语言阶段,可 掌握将近100-300个词。3岁能说简单句子并 合乎日常语法,发育好能说一些复合句, 看图讲故事、唱儿歌。5岁说话接近成人。
2、智力发展的特点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想象力和精细动作协调力;或者包 括流体智力及晶体智力)是随着年龄增长逐 渐发育完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人 的智力的获得在17岁达到顶峰,其中50%是在 4岁以前获得的,30%是在4-8岁之间获得的, 最后的20%在8岁以后获得。
5、口吃
1)口吃的表现:说话时反复某词、不流畅,发 生言语节律性异常,有时伴继发性奋力动作; 并伴有人际交往不适应及情绪不良。多见于3 岁左右(2-8岁)
2)孩子口吃的主要原因:(1)模仿;(2)精 神紧张;(3)思维与语言发展不平衡;(4) 遗传;(5)铅中毒。
3)口吃的处理:主要是改善语言环境,医生可 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彻底治疗口吃还必须先改 变急性子的毛病。严重者可以加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