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一、原因
1. 患者的肺复张之后,导管与壁层胸膜产生摩擦 2. 引流管对患者的肋间神经产生压迫 3. 消瘦者或肋间严重狭窄的患者
二、措施
1. 患者咳嗽咳痰时,协助或指导病人及其家属用双手按压患者患侧胸壁,减轻 咳嗽时疼痛
2. 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3. 分散注意力
41
一、原因
1. 引流管伸入的深度不够 2. 引流管滑脱到胸壁,橡皮管出现扭曲,折叠受压
15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 保持引流通畅 4. 观察、记录 5. 拔管
16
正常胸引液
活动性出血
乳糜胸
17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 保持引流通畅
4. 观察、记录 ① 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减少且颜色变淡
5. 拔管指征
44
二、措施
1. 咳嗽频繁且剧烈的患者给予止咳 剂,嘱患者咳嗽时不要用力 2. 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切口大小要 适当 3. 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 4. 嘱患者勿剧烈咳嗽,必要时用镇咳药 5. 一旦滑出嘱 咐患者屏气,迅速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使引流口创缘
一套 2、治疗盘:无菌手套一付、无菌
治疗巾一块、血管钳两把、弯 盘一只、碘伏棉签一桶 3、快速手消1瓶 治疗车下层 弯盘一只
29
30
31
பைடு நூலகம்2
观察引流管内有无液体引出
重要标志
观察水封腔内长管内有无水柱波动(4~6cm)
1.水柱波动过大
肺不张
2.水柱无波动
引流管不通畅或引流管堵塞
33
1. 单手挤压法 2. 双手挤压法 3. 胸管钳法
② 24小时引流量<50ml,或脓液<10ml ③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不漏气
④ 病人无呼吸困难
⑤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
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

18
19
20
21
22
更换前治疗室准备工作—连接长管
23
24
25
26
27
28
治疗车上层 1、准备完毕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1. 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对感染进行控制 2. 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 在搬运患者过程中,引流瓶要低于胸腔并夹管 4. 每日对引流瓶及切口敷料进行更换,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43
一、原因
1. 切口与引流管的直径不相符 2. 患者咳嗽较频繁,引流管从胸腔滑出,致胸腔内的空气沿引流管进入到
皮下 3. 部位:面部、颈部、胸部以及腹部
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F.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
4. 观察、记录 5. 拔管
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 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 伤口,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

13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 保持引流通畅
4. 观察、记录 5. 拔管
① 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②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一旦渗湿应及时更换
3. 保持引流通畅
紧密。 b. 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
4. 观察、记录 5. 拔管
并始终保持直立。 c. 更换引流瓶时及搬动病员时
需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
气进入胸膜腔。
12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e.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损逆坏,行应感立染即双钳夹闭胸壁
3. 保持引流通畅
二、答疑解惑
3
排除胸膜腔内积血、积液 排除胸膜腔内积气 重建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
膨胀 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
4
脓胸、气胸和外伤性气胸、血胸 食管、气管、支气管瘘者 心胸外科手术后引流者
5
胸腔闭式引流是根据胸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的, 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腔与外界隔离
③ 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 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行流入胸膜 腔
④ 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14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 保持引流通畅
4. 观察、记录
5. 拔管
① 病人取半卧位或经常变换体位 ② 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
扭曲、滑脱、堵塞 ③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及变换体位
二、措施
1. 对排气情况行严密观察 2. 对水封瓶内水标波动情况进行随时观察,注意是否有气体从水面逸出 3. 对引流液进行严密观察 4. 按实际情况挤压引流管
42
一、原因 1. 大多数出现于老年、体弱或者是全身抵抗力下降的患者 2. 引流时间长,引流液在胸腔出现逆流 3. 没有应用一些有效的抗生素 二、措施
6
负压,是胸膜腔的生理特征 正常平静呼吸时吸气压力为-0.8~-1.0kpa(-8~-10cmH2O) 呼气时-0.3~-0.5kpa(-3~-5cmH2O)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胸 膜 腔 示 意 图
7
管径:根据用途 排气:1cm,质地软,减少
局部刺激和疼痛 排液:1.5-2cm,质地较
34
护士站在病人术侧 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处
左手反折引流管 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
小指指腹用力、快速自下向上 挤压引流管
35
护士站在病人术侧 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双手在距插管处10~15cm握
住排液管 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小指指腹用力、快速自下向上 挤压引流管
硬,不易打折和堵塞
8
排气为主:置于锁骨 中线第2肋间
排液为主:置于腋中 线或腋后线第7或第8 肋间
10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 保持引流通畅 4. 观察、记录 5. 拔管
11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a.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引流装置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的逆密闭行性感,染各管道连接是否
36
一手在上固定引流管 另一手用胸管钳反复挤压 松开胸管钳使引流液流出
37
体位
半卧位(最佳) 坐位 左右侧卧位 直立行走
活动
生命体征平稳 早期下床活动
38
从胸管连接处脱落:双钳夹闭 从胸壁切口处脱落:无菌纱布覆盖
39
疼痛 引流管堵塞 胸腔内感染 皮下气肿 复张性肺水肿
40
1
1.为全院网络护士普及胸腔闭式引流的基本知识 2.以非专科护士的常见疑问为导向,答疑解惑
2
1. 目的 2. 适应症 3. 原理 4. 胸管的种类 5. 胸管放置的部位 6. 护理措施
一、概述
1. 如何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 2. 如何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 3. 如何挤管? 4. 体位与活动需注意什么? 5. 胸管意外滑脱时如何处理? 6. 放置胸管后有哪些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