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常见病害以及各病害的防治方法

葡萄常见病害以及各病害的防治方法

葡萄常见病害以及各病害的防治方法葡萄是一种世界性水果,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之一, 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之一, 年产量约为6500万吨,其中80%用于酿酒, 13%作为鲜食, 7%用于加工果汁及其它葡萄产品。

我国葡萄年产量约为200万吨, 其中40%作为鲜食, 40%用于酿酒, 20%用于加工葡萄干、果汁等制品(参考《食品科技》2004年第六期的从葡萄废弃物中提取分离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

长期以来, 法国人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居民同样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品为主食,但法国人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其他饮食习惯类似的国家。

据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法国人嗜好葡萄酒,其人均葡萄酒饮用量居世界首位。

而葡萄酒中含有许多天然多轻基类化合物, 如白黎芦醇、类黄酮、原花青素、儿茶素等,尤其是白黎芦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压、降血脂、消炎等功效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一种功能性物质(参考《北方果树》2004年55-56的葡萄中功能性物质白黎芦醇的研究进展一文)。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葡萄尤其要带着葡萄籽一起食用,并且要对葡萄籽耐心咀嚼能够帮助更好的吸收,坚持适时喝葡萄酒对身体健康很有裨益的。

近年来,严重为害葡萄的病害主要有白腐病、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灰霉病等几种,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本人对葡萄常见的几种病虫害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以便为各位葡萄种植者提供预防和治疗方法,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又称葡萄腐烂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各产区均有发病,常年损失25%左右,流行年份损失50%以上。

发病和雨水关系较大,降雨越多,发病越重;下部果穗感病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后,病害加重。

发病盛期一般在采收前的雨季。

先在小果梗或穗轴上发生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

严重发病时造成全穗腐烂,果梗穗轴干枯缢缩,震动时病果病穗极易落粒,严重时地面落满一层,这是白腐病发生的最大特征。

新梢在受损伤部位染病,如摘心部位或机械伤口处。

开始时,病斑呈水渍状,后上下发展呈长条状,暗褐色,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病斑环绕枝蔓一周时,其上部枝、叶由黄变褐,逐渐枯死,后期表皮组织和木质部分层被破坏,使表皮呈乱麻丝状纵裂。

一般在穗部发病后,叶片才出现症状。

叶部发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呈水渍状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斑点,逐渐扩大成具有环纹的大斑,上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病斑后期常常干枯破裂。

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栽培管理①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②提高结果部位。

在病区,篱架式栽培的第一道铁丝应离地面50 厘米左右,并在铁丝以下不留果穗,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③合理调节负载量。

在充分利用架面的情况下,防止负载量过大影响树体发育和削弱其抗病性。

④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打副梢和中耕除草,以利田间通风透光,改善田间气候。

⑤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⑥于花后对果穗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避免病菌侵入。

用旧报纸袋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2)彻底清洁田园①生长季节勤检查。

及时剪除病果穗病枝蔓和拣净落果。

要集中挖坑深埋,防止散落田边地头,以减少再次侵染的机会。

②冬季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枝蔓和挂在枝蔓上的干病穗,扫净地面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即第二年的侵染源。

③铺地膜。

春天浇透水后,于葡萄植株两侧铺地膜,目的是隔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侵染机会,同时起到保温、保水、保肥和灭草的作用。

(3)药剂防治①土壤消毒。

对重病果园,在发病前对地面进行喷药灭菌。

药剂有:0.3%五氯酚钠+3 度石硫合剂,或200倍五氯酚钠液或200 倍福美砷液,严密喷洒地面,可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②生长期的喷药防治。

必须掌握在发病前1 周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 天喷1 次。

所用药剂有:50%退菌特600~800倍液,50%多菌灵、苯莱特800~1000倍液,50%福美双800倍液,70%代森锰锌700倍液,64%杀毒矾700倍液,77%可杀得600~800倍液。

使用以上杀菌剂时可交替轮换使用,避免用单一药剂而产生抗性。

为提高药效,雨季可在药液中加入2000 倍的皮胶或其他粘着剂。

特别要注意雨后及时补喷,便可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

另外,每次喷药前一定要剪除病果病枝,以提高喷药效果。

2 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为中温高湿病害,在多雨天气易发病,潜育期短,防治不及时易迅速蔓延,引起大流行。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以为害幼果。

在叶片上主要表现为:染病初,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限于叶脉;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

在幼果上则造成果色变灰色,并生有白色霉层,后期皱缩脱落、果实瘦化酸涩。

葡萄植株被病菌侵染后的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一期感染期这一时期症状不明显。

把有异常情况的嫩叶摘下观察,如果叶片上出现不寻常的皱纹,颜色发黄,在阳光下观察明显变薄,透亮,显油黄状,这种情况十有八九已感染了霜霉病。

这一时期与空气湿度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一般雾大的天气,霜霉病就很容易发生侵染。

如果这时葡萄园边上种有纯品中国月季的话,中国月季的叶片已提前2~3 d 明显出现霜霉病症状,此时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喷甲霜灵锰锌800 倍液就能根治。

第二期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出现症状,病斑明显,叶背面刚开始产生白色孢子(白粉或白霜)。

这一时期只有8~24 h 的持续时间,此时及时喷药能挽救90%以上的发病叶片,可用药物有烯酰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杜邦克露、杜邦抑快净等,价格较贵的有安克,雷多米尔、霉多克等。

如果这一时期不用药防治,病情马上进入中晚期。

第三期中晚期这一时期叶片病斑开始枯萎,白粉布满整个病斑部位。

这时要做的就是喷药挽救剩余叶片,能保下多少就尽量保多少。

背面的分生孢子不可能在3~5 d 内脱落,要有耐心。

可用的药物也很多,只要用药合理,贵的和便宜的效果差别不大。

其防治方法如下: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病害发生前,可以用保护剂进行预防,安泰生700 倍具有较好的药效。

在病害多发期,用治疗兼保护药剂进行治疗和预防:如霉多克、烯酰吗啉、氟吗·锰锌等。

发病较重时,用银法利喷雾,间隔10 d左右喷1次,连续喷施2次。

3 炭疽病葡萄炭疽病又名葡萄晚腐病,除危害葡萄外,还能为害苹果、梨、桃、枣、山楂、柿子、草莓、无花果等多种果树,及部分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

葡萄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造成果实软腐脱落,流行年份易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叶片、新梢、穗轴、卷须较少发生。

该病在幼果期开始侵染,但不表现症状,潜育期长达20,近成熟期开始了病,果实成熟期进入盛发期;高温高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如下所述:①铲除越冬病源:细致修剪,剪净病枝、病果穗及卷须;深埋落叶、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芽眼萌动时细致喷洒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铲除越冬病菌。

②选用无滴消雾膜覆盖设施,设施内地面全面积地膜覆盖,并注意通风排湿,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抑制孢子萌发,减少侵染。

③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层,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料、磷肥、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适当减少速效氮素肥料的用量,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④合理密度,科学修剪,适量留枝,合理负载,维持健壮长势,改善田间光照条件,降低小气候的空气湿度。

⑤注意排水防涝,严禁暑季田间积水,或地湿沤根,以免诱发植株衰弱,引起病害发生。

⑥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⑦生长季节抓好喷药保护。

每15--20天,细致喷布1次240—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保护好树体。

并在两次波尔多液之间加喷高效、低残留、无毒或低毒杀菌剂。

可选用以下农药交替使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银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为提高防治效果喷洒非碱性药液时,可掺加600倍“天达—2116”、或1000倍旱涝收。

4 黑痘病葡萄黑痘病又名萎缩病。

俗名"黑斑",是葡萄的重要病害。

其主要表现症状为:(1)叶片。

叶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毫米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

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2)果实。

果实在着色后不易受此病侵染。

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圆斑,圆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红褐色或紫色似"鸟眼"状,多个小病斑联合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

病果小、味酸、无食用价值。

(3)新梢、叶柄、果柄、卷须。

感病后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或枯死。

发病规律如下:病菌以菌丝体在果园内残留的病组织中越冬,以结果母枝及卷须上的病斑为主。

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最初受害的是新梢及幼叶,以后侵染果、卷须等。

孢子侵入后潜育期6-12天。

该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以后病害停止发展。

从葡萄生育期看,病害发生于现蕾开花期。

葡萄个体抗病力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

一般抗病性随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

如嫩叶、幼果、嫩梢等最易感病。

停止生长的叶片及着色的果实抗病力增强,偏施氮肥、新梢生长不充实、秋芽发育旺盛的植株及果园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均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如下:(1)苗木消毒。

葡萄黑痘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病菌苗木或插条。

因此,对苗木、插条要进行严格检查,对有带菌嫌疑的苗木插条,必须进行消毒。

(2)搞好果园卫生,修剪、清除病叶、病果及病蔓等。

(3)喷药保护。

萌了前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0.3%0.5%的五氯酚钠。

在葡萄生长期,自展叶开始至果实成熟为止,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用75%百菌清750倍液。

发病时用杜邦公司的福星7500倍液或者是脯菌唑1500倍液来治疗,交替使用二三次。

5 葡萄灰霉病葡萄灰霉病主要有两个明显的发病期:第一是在开花前和谢花后,若遇低温高湿天气,常导致灰霉病大发生;第二是浆果着色至成熟这一阶段,若天气湿热,常导致果穗严重感病。

患病的病芽和病梢变褐最后干枯;开花前感染时,新生叶片叶脉边缘上出现淡褐色病斑,侵染花穗后常引起花序腐烂、干枯、脱落,并进一步侵染果梗和穗轴;果实成熟前侵染时,在果粒、穗轴上形成灰黑色鼠毛状霉层,使果梗轴坏死。

病原菌与发生规律:葡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侵染引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