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

中考化学专题《计算型选择题》

计算型选择题的解法一、比例关系式法:在进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中,根据相关物质的比例关系式,可以确定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再求解,这种方法能避免繁琐的计算。

例: (2013济南)在某H 2O 2 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 该H 2O 2 溶液中加入1g 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1gB .1.6gC . 4.2gD .8.5g【解析】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 2H 2O+O ↑, 氢元素的质量为19g ×2/19=2g ,则水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除以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为19g-18g=1g ,故答案为A 。

变式训练:将12gCO 和CO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 ( )A .12.5%B .25%C .66.7%D .87.5%二、无数据计算:无数据的计算题是既无数字数据,又无字母数据的一类特殊的计算题。

无数据计算题中的有关物质,均隐含着物质的式量。

要根据题意,寻找出某物质分解而逸出物质的质量与另一物质化合的某一物质的质量正好相等的关系。

例: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插入锌板,充分反应后,将锌板(包括置换出来的金属)取出洗净并干燥,发现锌板质量无变化,则原混合物中硝酸铜和硝酸银的质量比为多少?【解析】 此题数据隐含在“锌板质量无变化”条件中。

由于锌与硝酸铜反应所析出的铜的质量比溶解的锌少,锌与硝酸银反应所析出的银的质量比溶解的锌多,因此此反应固体质量减少的部分等于固体质量增加的部分。

据此可用差量法解题。

Zn + Cu(NO 3)2→ Cu+Zn(NO 3)2 固体减少质量65克 188克 64克 65-64=1(克)x 克 x/188克Zn + 2AgNO 3 →2Ag+Zn(NO 3)2 固体增加质量65克 340克 216克 216-65=151(克)y 克 151y/340克依题意可知:151,188340x y =即1672x y =。

答案 原混合溶液中硝酸铜和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67:2。

变式训练: 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同种稀硫酸,调至平衡后,向两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反应停止后(两边酸都过量),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铜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为多少?三、守恒法: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元素的质量守恒或某种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和质量守恒,可以使化学计算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Fe 和FeO 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 ,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 4的质量为( )A .7.6gB .15.2gC .20.0gD .40.0g【解析】 Fe 和FeO 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FeSO 4,利用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 2MnO生成的FeSO 4中铁元素的质量为7.0g ×80%=5.6g ,5.6g ÷(56100%152)=15.2g 变式训练:2.2g 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6g 二氧化碳和3.6g 水(无其他生成物)。

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有C 、H 元素;②一定不含O 元素;③可能含O 元素;④一定含O 元素;⑤分子中C 、H 原子个数比为3:4;⑥分子中C 、H 原子个数比为3:8。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⑥B. ①②⑤C. ①④⑤D. ③⑥四、差量法: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用差量法计算十分简便。

应用此法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例: 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g 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g 。

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 )A 、0.1gB 、0.2gC 、2.7g D2.0g【解析】 本题利用差量法计算,解题关键是找准“差”。

每向溶液中放入56份质量的铁粉,就会放出2份质量的氢气,从而使溶液质量净增54份。

那么,溶液实际净增的质量就应当是92.7g – 90g 。

解: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则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56 2 x 542=2.7g xx = 0.1g 变式训练: 将一定量铁粉放入盛有100g 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质量为105.4g 。

则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A 、56gB 、5.6gC 、2.7gD 、5.4g五、极值法:在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物质的具体质量,而是一个范围,或一种可能。

此时应利用范围的上下界限计算出相应的合理数据范围。

极值法就是先把思路引向极端状态,使问题简化从而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技巧。

混合物问题的极值解法,就是将混合物全部看成是其中某一种物质或某两种物质进行运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题意相比较得出结论。

例:粉末状金属混合物12g ,加入足量稀H2SO4后产生1gH 2,这种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A 、Al 和FeB 、Zn 和FeC 、Mg 和ZnD 、Mg 和Fe【解析】 假设12g 为某一纯金属从而求出产生的H2的质量,结合每组金属产生的H 2的质量的取值范围确定选项。

12g 均为Al ,则m (H 2)=1.3g 12g 均为Fe ,则m (H 2)=0.43g12g 均为Zn ,则m (H 2)=0.37g 12g 均为Mg ,则m (H 2)=1.0g因为实际的H 2质量为1.0g ,两种金属产生的H 2质量必须一种大于1.0g ,另一种小于1.0g ,只有Fe 和Al 符合选项。

正确答案A溶液净增质量56 – 2 = 5492.7g -90g =2.7g变式训练:现将一定质量的由Fe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加到质量为该混合物4倍的稀H2SO4中,恰好完全反应。

则此稀H2SO4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33%B、40%C、49%D、54%六、整体思维法:所谓整体思维是指将化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结构、形或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因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它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维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

例:已知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6% B.22% C.32% D.64%【解析】从三种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Na2SO3 、Na2SO4看,它们有共同的部分“Na2S”,并且都存在如下关系:2Na——S46 32设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2Na——S46 3246% x46/46%=32/x x=32%所以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6%-32%=22%,答案选B。

变式训练:在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 B.30% C.32% D.36%七、转换法:根据已知条件和解题要求,把难以下手的问题通过变换,成为简单的问题,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由FeSO4和Fe2(SO4) 3组成的混合物,测得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a% B.2a% C.3a% D.1-3a%【解析】在FeSO4、Fe2(SO4)3两种化合物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质量比为1∶2。

FeSO4、Fe2(SO4)3以任意质量比混合,S、O的质量总是1∶2、因此解题的关键是求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S ~4O 32% 64ax32 64 x=2a%a% x 所以Fe%=1-a%-2a%=1-3a%变式训练: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2% B.64% C.44% D.84%八、有关天平的计算:1、1.天平平衡的几种情况:要明确天平称量的是烧杯内的物质质量,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化要分析“加入物质质量”与“放出的气体质量”。

天平平衡的原理是左、右两边烧杯内剩余物质质量相等。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天平左、右两边加入物质的质量等于放出的气体的质量;(2)左、右两边加入物质与放出的气体质量的差值相等(净增质量相等);(3)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游码质量。

2、一般情况下,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铝、镁、铁、锌;(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量价比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

)等质量的不同碳酸盐与足量的酸充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钡。

3.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1)审题找化学反应,写与问题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写有气体生成的反应);(2)列左右两边的量(左右两侧盘中物质的质量的代数和),找等式,简单处理等式。

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一道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法。

例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

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A.8.4g铝 B.8.4g氧化钙C.8.4g锌D.8.4g碳酸镁例2、在托盘天平两盘各放一只等质量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盐酸,向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若使两边保持平衡,右边烧杯应加入铁()A.11.2g B.5.6g C.6.53g D.22.4g巩固练习:1.已知某CO和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现取12g该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 3.8gB. 8.8gC. 12gD. 13.2g2.小宇同学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

然后向两端烧杯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铝铜合金,反应完毕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该合金中铝和铜的质量比为()A.9∶19 B.19∶9 C.13∶1 D.1∶133.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g。

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A.0.1g B.0.2g C.2.7g D.2.0g4.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