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实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如何进行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是应用型本科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
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完成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
实践教学建立在职业岗位群对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上。
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毕业生应该具备四种职业能力: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即指完成专业学习及未来行业任务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包括服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即指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白手求职与择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创造能力。
即指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与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等。
实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如何进行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改善实验(实践)教
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是应用型本科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
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
政府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在应用型高校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管理体制方面。
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
(2)在实验教学
模式方面。
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
(3)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很多学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加上教学改革进程的约束,改革步子不大。
(4)在教学体系方面。
实验室还没有实现从教学实验到实验教学的根本性转变,要系统改革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
实验项目中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不多,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5)政策机制激励不到位,实验教学队伍缺乏积极性,动力不足。
二、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由于不了解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所以由学校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往往缺乏系统性,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
表现为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根据能力发展规律设置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过程。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呆板,教学过程控制不力,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不科学等问题。
2.学校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校对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有些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根本无法落实或不落实,形同虚
设。
一些学校和教师认为,实践是毕业以后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讲授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些学校对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师不愿意带学生的实践教学,感觉实践教学太累,工作量大,课时少,纯属浪费时间,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投入不够,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国高校很重视高学历高学位教育,学校在引进人才上也要求具有博士学位。
高校涌现了大批在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副教授,出现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而在美国的大学中,教授大多在企业兼职作咨询顾问,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企业的经验,所以他们更注重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
所以,在我国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
三、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够用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王瀛涛(2011)提出了“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见下表)。
表1:“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基本内涵一览表
“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构建的,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训练。
通过系统学习,知识由浅到深,能力由低到高,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
“三段”即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层次而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四域”即不同阶段的实训场所不断变化。
包括多媒体教室、实习现场、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意向就业单位)。
根据以上模式,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实践教学。
1.建立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运营经理担任指导老师。
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补充,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加强。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把课堂设在了企业,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校给企业提供应用型人才,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双方合作的进行,彼此之间确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部分毕业生被企业录用留在了企业。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使毕业生具有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
这样,企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从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认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负责人才培养和就业全过程。
2.编写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的依据。
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应作明确规定和说明。
3.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可以制定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控制表,分阶段对实践教学的时间、目标和内容作规定。
对前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当日工作,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
4.建立较完善的考核办法。
考核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践教学的难点,为了做到考核的全面、公正、合理,应该制定综合能力提升的考核办法,可采用由教师、企业相关部门和学生自评和互评组成的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对学生作综合评价。
实践教学前期准备充分、过程控制得力、考核公正合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校来讲,有效地安排了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无法落实的状况;对学生来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对合作企业来讲,有效地利用了高校的智力资源,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样才能使应用型学校培养的学生能为企业所用。
[参考文献]
[1]陈鹏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
大学教学,2010(5):83-85
[2]丁孝智,冯小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以肇庆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49-52
[3]官正强,朱新才,李文华,柏伟.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4): 140-142
[4]王瀛涛.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j].教育与职业, 2011(2):162-164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