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2+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农业、商贸业、生产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懂得所属模块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整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

这无疑是对物流行业人才储备量和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领域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所需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此外,现今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

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不断增加,需求层次差异日益显著,从高端的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到中层物流管理人员及基层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

因此,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依据
职业教育应当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实现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因此,依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置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解决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1.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层次外,还应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层次延伸,既满足人们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高等教育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系列。

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

20世纪中叶,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教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

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教育。

中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也设置了“技术学士”“技术硕士”学位。

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不仅是可行的,也是我国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由于高校扩招的速度过快,部分院校只注重规模和效益,片面追求大而全,导致社会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目前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缺乏实践性,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的学生没有创新开拓精神和独到见解,缺乏竞争的优势。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吉林工商管理学院、吉林北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联办“2+2”分段联合培养以能力本位为本位的高职本科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

主要体现在:
一是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二是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
三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
四是采用产学研结合类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二、建设目标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吉林工商管理学院管理专业联办“2+2”分段联合培养以能力本位为本位的高职本科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体系。

具体目标包括:
——构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2+2”分段培养层次的整体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培养体系,形成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高职、本科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重构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加强各有侧重的技能训练,避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叠、能力倒挂的现象,建立灵活的弹性学分制,实现高职、本科教育的柔性衔接。

——改革考试方式,使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构建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监控模式,贯穿高职、本科教育全过程;
——构建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物流管理方案设计能力培养;
——构建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监控模式,贯穿高职、本科教育全过程;
三、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立管理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为做好项目的协调工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领导小组。

组长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担任,成员由两校分院领导、教务处及系部领导组成。

为做好专本一体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成立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工作小组。

(二)采用“2+2”培养模式
统筹协调高职、本科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前两年(专科段)在高职院校学习,后两年(本科段)在本科院校学习,实习分段联合培养,明确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制定,整体设计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两年专科结束后,颁发专科学历;转段后,注册专升本学籍,两年本科段结束后,注册本科学历。

(三)制定分阶段专业培养目标
第一,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软件设计能力培养。

第二,在2年高职阶段,主要培养能在物流企业等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物流营销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工作,具备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三,在2年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企业业务实践能力,具有物流服务管理、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构建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有效衔接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有效衔接的难点,项目工作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了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前2年高职阶段,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项能力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四个模块组织教学;本科阶段设置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类课程。

(五)实行专本一体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高职与本科的课程衔接,培养出能更好地适应物流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本科人才,前2年高职阶段的核心基础课和专业基本能力课程高职院校教师承担,课程标准及基本要求由双方共同制定。

授课教师由双方学校统一安排师资进行授课,实现各校优质师资共享。

(六)实行专本一体的学生管理
对于“2+2”试点项目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同时,在吉林工商管理学院教务系统注册,吉林工商管理学院全程跟踪与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各校配备专职班主任与兼职专业导员负责学生的管理和专业学习指导。

(七)构建高职、本科贯通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高职、本科职贯通式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本科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科要提前介入高职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高职、本科教育质量监控评价网络,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把发现的问题、对高职的教学建议等及时向高职学校进行反馈,实行质量监控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推进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

(八)实行专本一体考核管理机制
高职阶段的培养方案所涉及课程成绩纳入吉林工商管理学院成绩管理系统。

任课教师进入吉林工商管理学院成绩管理系统填写学生成绩。

(九)本科准入机制
在高职2年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且成绩合格者可以选择进入吉林工商管理学院继续下一阶段学习。

2年内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高职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