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报告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教研室目录一、数控技术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一)专业设置(二)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依据(三)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四)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五)专业建设现状简述(六)专业特色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二)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三、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三)实施“1233”型模式框架下的教学主线图(四)教学要求四、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建设(二)实践教学条件(三)教学经费投入(四)教材与图书资料五、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一)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二)职业能力的分解与“双证书”结合(三)核心课程的整合与确定(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五)实践教学(六)教研教改成果(七)教学管理(八)教学质量控制六、数控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产学研结合(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职业能力与素质(四)学生满意度(五) 社会评价七、数控技术专业特色八、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一)思想保障(二)组织保障(三)政策保障(四)资金保障九、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可行性论证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数控技术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一)专业设置机械工程系的前身是原国家级重点中专—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科,2003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职学生,2004年6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与甘肃畜牧学校合并组建为普通高职院校,2005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高职生,到目前为止,数控技术专业招生五届,2005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69人,2006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138人,2007届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69人,2008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72人,2009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63人。

数控技术专业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6人,实训指导教师3人。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5人。

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技能水平较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队伍,能较好地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

我们还聘请了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正是有这样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稳定实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数控技术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依据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4个专业领域尤为突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调查表明,我国要成为“世界加工工厂”,需要培训和造就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据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七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甘肃省制定了“振兴甘肃制造业行动计划”,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机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紧迫任务。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

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机械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数控技术。

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媒体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的数控技工”。

数控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已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数控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

特别是2002年,我国机床市场消费金额上升到59亿美元,跃升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机床拥有量约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只有约2%。

在我国一些制造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如航空、军工等企业)其机床数控化率也只有1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超过20%。

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

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前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

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

1.数控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重点行业(1)军工企业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

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整体形势不太景气,军工企业的数控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严重。

由于数控人才匮乏,军工企业数量有限的数控机床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的投入,军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数控机床的数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特别是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万台设备数控化改造专项实施后,许多机床设备也将进行数控化改造,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已成为制约军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装备制造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

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都很缺乏。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对数控人才吸引力不强,这是造成数控人才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

甚至出现个别数控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数控设备停工,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3)珠江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4)称职和优秀的数控机床售后服务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也是珠江三角地区所需求人才的特点之一。

2.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1)“蓝领层”需求数量大,但相对比例将会有所下降然大部分企业目前只要求操作者能熟练操作机床,程序由专人负责编写,但随着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高效利用和进口数图1 企业未来数控人才需求趋势图控系统的配置,已有企业对“蓝领层”提出了更高的知识结构要求。

部分企业(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已大规模引进了高职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

可以预见,在企业对“蓝领层”的数控技术人才的数量有很大需求的同时,对其知识和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2)“灰领层”数控人才需求的相对比例增加现代企业中只会单纯操作的“蓝领层”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需要既能编程又能进行熟练操作的“灰领层”来操作。

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对“灰领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3)“金领层”复合型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3.52%。

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

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0%。

3.对数控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随着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和数控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各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对于“蓝领型”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对于“灰领型”数控人才,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更加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精通产品的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维修人员要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对于“金领型”数控人才,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数控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包括英、德、日语等),掌握网络技术。

(四)数控技术与办学思路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学生,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办学经验。

在学习研究探索高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新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办学思路,自觉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办事。

数控技术专业经历了从三年制中职专业向三年制高职专业变革的过程,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能够使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实现目标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课程教材、实际操作实训等紧扣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与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较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取得“双证”,即高职毕业文凭和数控铣工或数控车工或数控加工中心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直接上岗的目标。

数控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以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专业,以专业岗位需要改革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要求调整课程内容;以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职业教育的本质为指针,以有限的学制时间为依据,研究课程整合,试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融的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

经过五年的努力,逐渐建立了清晰、正确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观念。

(五)数控技术专业现状简述1.学生现状2005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高职生,到目前为止,数控技术专业已招生五届。

2005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69人,2006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138人,2007届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69人,2008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72人,2009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63人。

2.师资队伍现状机械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副教授16人,占36.36%;讲师(工程师)12人,占27.27%,助教13人,占29.54%,教员3人,占6.83%;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16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