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
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
,。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
“,。
,。
?。
,。
?。
”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
是:,。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作者又用“。
?”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
2、《锦瑟》一诗的诗句“,”,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
诗:,。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7、《锦》诗中“,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6、《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10、《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
是:,;,。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
论:,。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5、《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
“,。
,。
,。
,。
”
《师说》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师说》中韩愈认为“,”的理由是“,”。
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
”
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
”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9、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10、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1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的错误态度。
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16、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