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说明 (1)1.1评估工作的启动情况 (1)1.2评估工作过程 (1)1.3评估结论 (1)二、编制依据 (1)2.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2)2.1.1 评估对象 (2)2.1.2 评估范围 (2)2.1.3 评估目的 (2)三、大桥工程概况 (3)3.1大桥概况 (3)3.2自然地理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气候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水文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6)4.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7)4.2 评估办法 (7)五、大桥风险评估 (7)5.1总体风险评估 (7)5.2专项风险评估 (8)5.3 风险分析 (10)5.4 风险估测 (13)六、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4)6.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5)6.1.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 (15)6.1.2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17)6.1.3 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15)6.1.4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 (18)七、风险控制 (19)7.1 一般风险源控制 (19)7.2 重大风险源控制 (19)八、评估结论 (21)桥梁工程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说明1.1评估工作的启动情况评估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工程安全事故预案、预控、预警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控手段,有效控制安全施工风险,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特对S324桃花江大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1.2评估工作过程1、成立评估小组: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
2、采用的评估方法: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
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3、相关资料收集:收集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等各项相关资料,以及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资料。
1.3评估结论本桥梁经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Ⅱ级。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对S324桃花江大桥进行专项安全风险评估。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第70号)(2)《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2011.5】)。
(3)《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4)《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5)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要求(6)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7)S324桃江县牛田至安化大福公路改建工程桃江段A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8)《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9)《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2007年第一号令)(10) 《湖南省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2.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2.1.1 评估对象评估的对象是S324桃花江大桥及其附属工程。
2.1.2 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为S324桃江县牛田至安化大福公路改建工程A合同段所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
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2.1.3 评估目的对S324桃花江大桥跨越桃花江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三、工程概况3.1 桥位该桥梁位于桃江县牛田镇桃花江水库下面,距桃花江水库约500m,该桥梁跨越桃花江;桥位区附近有乡村道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好。
桥位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位于山脚下部及沟谷平地内,地形较平坦,为跨越桃花江而设置。
桥位区范围内中线高程98.5m~108.5m 之间,最大相对高差约10.0m。
该桥位处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具暴涨暴落的特点。
勘察期间为旱季,河流水深度约0.5m。
水流量较小,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漂石中,水量较丰富。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部板岩的节理裂隙中,水量较贫乏。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受地形切割排出地表。
3.2地质状况桥位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种植土(Q pd)、冲洪积成因的漂石(Q al),坡积成因的粉积粘土(Q dl)下伏基岩为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Ptbn2w2)的板岩。
根据钻探结果,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桥位区分布的地层由新至老描述如下:第四系(Q)a、种植土①2:灰褐色,稍湿,土质松软,含少量有机质及植物根茎,厚约0.5m。
主要分布在桃花江东岸的稻田内。
b、漂石(Q al)②4:灰黄色,潮湿~饱和,松散~稍密。
漂石成份主要为硅质岩、板岩等,粒径以20~40cm为主。
约占50%,分选不均,含大量卵石、圆砾。
该层分布在桃花江及东岸稻田内,厚1.0~6.5m。
c、粉质粘土(Q dl)③1:褐黄色,可-硬塑,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厚0.5~2.0m,主要分布于桃花江西岸的山体斜坡上。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200kPa,摩阻力标准值q ik =60kPa。
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Ptbn2w2)本桥位区下伏基岩为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Ptbn2w2)的板岩,按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强、中、微、未风化。
本次仅揭露到强、中风化层,具体描述如下:d、强风化板岩④2:褐黄色、灰黑色,变余泥质、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风化强烈,岩质较软,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岩芯一般呈3~5cm的块状,个别呈10~20cm的柱状。
厚1.5~6.5m,该层主要分布于山体斜坡上及山脚下。
e、中风化板岩④3:青灰色、黑灰色,变余泥质、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面见铁质浸染现象,岩体上部破碎,下部较完整,岩芯多呈10~30cm的柱状,少量3~5cm的块状,岩石较新鲜,锤击声脆,岩质较硬。
该层广泛分布于桥位区,层位稳定。
桥位区内基岩的物理力学标统计如下:各主要岩土层力学参数建议值3.3总体布置该桥为4-25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全长107m,桥位平面桥起(K9+435.5)~K9+484.49处于50m长的缓和曲线上,K9+484.49~桥止(K9+542.5)位于直线上,在本次设计中,为了便于施工,将该桥设计为直线桥,桥面无超高,设双向2%的横坡,路线纵坡为3%。
桥梁轴向法向方向与河流方向成30°夹角。
本桥桥起桥止中心均位于路线上,桥梁轴线与路线最大偏距为0.40m,由于路线路面宽度为8.5m,而桥梁桥面净宽为9.5m,故桥梁宽度能满足行车要求,故未对桥梁进行进行加宽处理。
a、本桥结构体系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
b、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横向分配系数按刚接梁法计算,并采用空间结构计算软件校核。
c、设计参数混凝土:重力密度γ=26.0kN/m3,弹性模量EC=3.45×104MPa。
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γ=24.0kN/m3。
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驰率ρ=0.035,松驰系数ζ=0.3。
锚具: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6mm(一端)计算;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μ=0.25,偏差系数k=0.0015。
支座不均匀沉降:Δ=5mm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取值。
d、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一片梁梁端支点最大反力②下部结构设计:桥墩台均采用双柱式嵌岩桩。
③上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梁高1.7m,全桥共20片梁。
a、主梁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适用环境类别为Ⅰ类(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b、本设计图中,T梁各部分构造尺寸所对应构件温度为20℃。
c、T梁桥均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方法架设。
预制T梁在连续墩上先简支于临时支座上,结构连续施工完成后,解除连续墩上临时支座转换为支承于墩中心线的永久支座上。
d、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所有T梁都按标准预制长度预制。
梁肋按直线预制,平面曲线线型由边梁翼板悬臂长度变化或防撞栏位置变化调整。
e、主梁断面:桥面总宽10.5米,每孔由5片梁组成。
25米跨径T梁中心梁高为1.7米;各跨径T梁行车道板中梁预制宽度1.6米,边梁预制宽度1.80米,梁肋间距2.125米,湿接缝宽为0.525米。
T梁底按桥面横坡设置,桥面横坡由支座调整。
主梁肋厚、马蹄宽及其变化段落尺寸详见T梁构造图。
f、预应力体系:预制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6~Φs15.2-9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锚具参考采用OVM15锚固体系,现浇连续段采用Φs15.2-4和Φs15.2-5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BM15扁形锚具,管道用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
钢绞线均采用两端一次张拉锚固。
四、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调查评议为主。
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
4.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
4.2 评估办法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
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五、大桥风险评估5.1总体风险评估在开工前根据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
桃花江大桥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公式桥梁总体风险值R:R=A1+A2+A3+A4+A5+A6=8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1表1 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总体风险划分标准,桃花江大桥总体风险等级Ⅰ级,5.2专项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按照以下评估流程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