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游记》
——五年级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在五年级尝试“班级读书会”,成立读书小组,把读书交流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普通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爱上阅读,自由阅读。
班级读书会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生生、师生平等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班级读书会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即: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丰富的想象、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举一反三,总结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本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点、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在讨论交流中总结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情盘点——导入西游王国
1.歇后语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个歇后语,看看你们能不能补得上来后半句吗?
出示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学生补充。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师:我们发现这几句歇后语都是关于最近咱们读的哪一部文学经典的?【教师板书:《西游记》】
2.看图片猜故事。
师:《西游记》是最受我们孩子喜欢的书籍。
说起它,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
各种版本的书在同学们手中传来传去,我们完全沉浸在书中描绘的神魔世界中。
师:那老师我这里有几幅图,谁能说出它们出自哪些故事吗?(悟空被压五行山、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猪八戒背媳妇、三借芭蕉扇等)
『设计意图:如何让孩子们尽快进入读书会的氛围之中,是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有趣的歇后语和精彩的剧情图片把孩子们的童心牢牢地给抓住了,一下子激起了他们交流的欲望。
』
二、书讯快递——整本书感知
1.介绍背景。
师:果然不出老师所料,同学们对《西游记》是非常熟悉。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唐太宗年间,僧人玄奘费时17年,历经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天竺国(现在的印度),取回了650多部佛经,这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越传越广,越传越奇,人们加进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神话传说,酝酿了七百多年之后,终于从吴承恩笔下诞生出了这部旷世神魔小说——《西游记》,原著共有100回。
2.交流对作者吴承恩的认识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师:你们了解作者和《西游记》这本书吗? 咱们一起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对作者的介绍和整本书的容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熟悉度,也使得接下去的环节能结合学情更加有效地进行。
』
三、精彩推荐——品味精彩容
(一)析人物
1.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如来佛、菩萨……)【师板书:人物】2.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
同学们
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
3.这本书介绍的神、怪、人实在是太多了,不能一一细数,那主要人物是谁呢?(唐僧、悟空、猪八戒、沙僧)课件显示四人剧照。
4.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吴承恩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主人公是唐僧师徒,唐僧是凡夫俗子,而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
这四人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你能否根据书中情节加以说明?
5.交流
A谈悟空
他有哪些优点呢?他也有缺点,谁来说说。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我们喜欢悟空,是因为它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疾恶如仇,不过他有时也很调皮、任性,他最恨人喊它—声(弼马温)
B谈猪八戒
教师总结:他不少的缺点,但也有不少的优点:吃苦、帮助悟空降妖除怪,有时也很聪明。
C谈唐僧
(一心向佛、软弱)
D谈沙僧
(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全面、公正的评价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6.假如让你组建你的西游取经团队,你会选择哪些人,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经过认真阅读,对书中人物的分析入木三分。
是的,就因为唐僧师徒四人的“黄金搭档”才使艰难的取经之路充满趣味,也使得这部巨著熠熠生辉。
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这种团队精神。
(二)理情节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对人物的交流说得很好,其实,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吗?【教师板书:情节】
1.学生从多角度来交流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师:情节生动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三借芭蕉扇”故事片段,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2.师生共同欣赏“三借芭蕉扇”故事片段。
(三)明主题
1.揭示作品主题
师: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
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
2.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
塑造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教师板书:主题】
师:唐僧师徒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磨难”呢?
3.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四)品手法
1.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教师板书:手法】
2.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鲜活典型的形象、丰富奇特的想象、曲折生动的情节、优美独特的环境、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设计意图:还是套用那句俗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此阶段的阅读不能只是浮于阅读本身,我们也可以考虑考虑怎么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能力,逐渐让他们可以独立、有效的阅读。
阅读方法,可以在他们的日常阅读中不经意的讲解,结合他们的训练,让他们自然轻松地学习并且养成
习惯。
』
四、阅而广之——推广阅读方法
1.总结阅读《西游记》的方法。
师:这一节课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仔细分析了人物形象,回味了精彩情节,明确了经典的作品主题,品味了作者的写法。
【教师板书:析理明品】
师:这部经典作品,我们用一节课是很难领会它博大精深的涵的。
老师只想抛砖引玉,期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品味一下这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
2.课下阅读四大名著。
师: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希望大家课外能用咱们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继续阅读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它们分别是(幻灯出示)——《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方法的总结,是对本堂课的提炼,也是对于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有梯度的提升。
』
板书设计:
析人物
《西游记》理情节品味经典
明主题
品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