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课件


教学设计:力种类
学生阅读:力的种类
1、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 是短程力 2、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 是短程力比
强相互作用要小得多 3、万 有 引 力 :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 4、电 磁 力 :存在于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等
教学设计:问题与思考
思考与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知道哪些力?它的大 小、方向、作用点又如何呢?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谢谢指导!
返回
例题:
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 右,作出力F的图示。
操作步骤: 1、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水平画
一线段, 2、然后画上箭头, 3、标上力的符号。
两者的区别:
力的图示:用有向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用有向线段表示出力的作用 点和方向
定了基础.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对力已有 初步的了解,学生的这种储备有利于这 节课的教学。然而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 比较薄弱这不利于教学,但老师可以充 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强的 特点加以弥补。
通过图片、技
1、认识力和力的作用,了解的三
能 :
要素和表示方法
?
谁导致的?
教学设计: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
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Flash
归纳总结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设计:力表示法 学生探究力的表示方法
有向线段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两者的区别
结论:用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用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大小,用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问题法 观察法 讨论法
说教法
探究法 讲授法 练习法
情境导入,设置悬念
球由静止到运动、球由运动到停止、头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 了什么? 树枝压断了,矿泉水瓶变形说明了什么?
教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效果
讨论问题
说明了什么?
探究问题
归纳总结
力的作用效 果
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发生形变。 发生变化。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一节 相互作用
•彭泽一中黄岩
2要1用、3的、、力力作的本教用—相章,材—互对重作重的后点用力面这为介一、本种些绍弹章力结了的力的构第力理、一安解的摩节尤排概,擦为在很念重力本要及好,章。三中地以起种及突到相矢出非互量常了重作合
这成理一的节论教基与材本实主法要践则通的过—分统—析一平日常,行生四有活边利和生形于产法学中则大生,量的的这实接一际收章问 题是系内穿能是一,的容引这种力出节普整是和力课遍整个课的的现高个作重象堂中高用、。效效难力中阶果点的率段物和。概的物理力念的、提比理概力较,高念的重从。,作让用要而学效的为生果今,明与后它白三力要学始的素习终存的奠贯在关
学以致用 承上启下
相互作用
一、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三要素
1、改变运动状态
2、改变物体形状
二、概念:力是物 体 间的相互作用。
特点:物质性 相互性 矢量性
1、大小 2、方向 3、作用点 四、力的表示方 法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种类
1、强相互作用 2、弱相互作用 3、万有引力 4、电磁力
补充练习:
判断正误: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是物体受到了力。 3、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说明甲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 5、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 体。
6、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7、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8、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例题:
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 右,作出力F的图示。
操作步骤: ①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 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 表示500N的力。 ②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 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 度(4cm), ③然后画上箭头(图1)提 示(从箭头到箭尾的长 度为4cm) ④标上力的符号。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难点:1.力的概念 2.力的表示方法
为什么是重、难点:本节力的相互作用最为抽象,学生难以 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变,为本节重点。而画力的图示,学生 又是第一次,很难一下掌握,为本节的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亲身体验法以及课 堂练习法加以分散和突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1、从观察中讲授和归纳出力概念 和力的作用效果
程 与 方
2、探究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 的关系
法:

感 态
1、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图片和学生亲 手体验(手捏瓶)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度 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值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 观 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