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主备人:桂华锋上课时间: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节妇吟唐·张籍——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

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

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三)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回顾相关知识点)(四)鉴赏诗歌把握情感的基本方法:1.读题目。

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传达诗人的情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一个“思”字,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2.看作者。

师: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提醒学生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

(2)熟悉的诗人。

(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

3、看注释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不能忽视。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例1】欧阳修《梦中作》①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赏析】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

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借助注释①知其仕途失意又无奈的心情,借助②思家,渴望归乡的心情【参考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4、抓意象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或某些物象上,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例2】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赏析: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

“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

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参考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5、看技巧【例3】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简析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赏析: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

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6、抓关键词【例4】《道中喜雨》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

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

时为浙西提刑任上。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颈联承“且喜”句。

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参考答案:“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

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例5】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4分)“羁绪”指羁旅在外的思绪,结合注释,结合全诗,明确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别关注】:1、动词、形容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2、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如颜色词——暖色调“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调“冷漠低沉、孤寂凄凉”7、抓关键句}【例5】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抓住“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张籍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6】《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抓住“抱膝灯前影伴身”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二、命题动向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二)对变化情感的分析(三)对复杂情感的分析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例7】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4分)提示:~①先从题目入手,应首先抓出哪个字(归)。

明确了诗歌情感和思乡有关。

②首联中哪两个动词最重要(去——离开,归——归来)③再通过两个时间词的暗示,这就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了。

④归纳颔联中传达的信息。

(身在异地他乡,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⑤颈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年龄增大。

二呢(乡情日浓)。

⑥尾联写自己风尘仆仆赶路,表现出了什么情感(归情急切)。

明确答案~【答案】:四层。

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

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

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例8】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