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狮山煤矿技改工程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一、矿井基本情况:铜陵县新建黄狮山煤矿隶属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为镇办集体企业。
矿井始建于1994年,1995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
开拓方式为一对斜井开拓,混合井井口标高+93m,井底水平标高-18m,原开采水平为-120m水平。
为保证矿井的正常接替, 2008年5月委托江苏省第一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设计能力为6万吨/年。
技改工程于2008年9月动工,现技改工程已完成。
根据煤安监监察[2007]44号文件精神,矿井进行了安全设施和主要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
现将联合试运转情况报告如下:二、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矿井成立了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组长:郎凌云,副组长:张海顶、丁家润,成员:佘旺盛、郑传剑、刘玉林、陈永陵、张春田、宋学光、徐帮华。
领导小组负责联合试运转期间的生产安全的组织工作,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测检验以及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处理与分析等工作。
三、联合试运转起止时间:根据联合试运转方案及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联合试运转期限为一个月,起止时间为2010年6月日--2010年7月日,现已到期。
四、各生产系统分项运行报告(一)、开拓开采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一对斜井为混合井和回风井。
技改混合井斜长518m,净断面积5.62m2,半圆拱断面,喷浆支护(表土层为砌碹支护),回风井斜长74m,净断面积4.1m2,半圆拱断面,喷浆支护(表土层为砌墙架梁支护)。
各井筒试运转期间,状况良好,运转正常。
矿井技改试运转期间,井下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为-150m水平东翼采区1#采煤工作面,技改设计采煤方法为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根据皖南监察分局批复要求,结合煤层赋存条件和矿井实际开采水平,采用水平分层采煤法。
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的主要生产系统:1、通风系统:由混合井进风,经-150m水平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进风上山、-130m区段运输平巷进入1#采煤面,乏风从-110m区段回风平巷、采区回风上山进入-105m水平回风大巷,经回风上山、回风井排出地面。
2、提升运输系统:矿井提煤、矸、运送人员和下放材料等任务由混合井担负。
主提升机设计型号为JTKY-1.6,实际为JTP1.6×1.4,符合有关规定。
3、排水系统:-150m东翼采区采面的涌水由-150m水平水沟流出进入-150m水平水仓,通过-150m水平排水系统直接排出地面。
排水设备、设施与设计一致。
4、监控系统: 矿井装配了KJ101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为KJ91A型升级改造),主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全矿井布置二个监控分站,地面和井下各设一个。
地面监控分站装设主扇开停传感器,在总回风巷测风站设风速传感器,在主要通风机风硐内设风压传感器,地面风门设风门开闭传感器,总回风巷设甲烷传感器。
井下监控分站装设甲烷、风门开闭、局扇开停、馈电传感器。
在采煤工作面装置甲烷传感器。
在掘进工作面装置甲烷、局扇开停传感器。
5、供电系统:下井电缆设计为MY-3×70+1×25橡套电缆,实际规格为MY-3×95+1×50,符合有关规定。
其余部分与设计一致。
6、压风系统:压风机设计为W-6/8,实际为37SKF-8,符合有关规定。
其余部分与设计一致。
7、防尘系统:矿井防尘、供水系统与设计一致。
-150m水平西五采区1#采煤面每小班35--42吨,月采煤面出煤量为3562吨。
两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250m西大巷及-150m西三煤巷掘进工作面。
其中:-250m西大巷岩石掘进,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每小班进尺1米,日进尺3米;-150m西三煤巷掘进,每小班进尺1.4米,日进尺4.2米, 日掘进出煤25--30吨,月出煤量为834吨。
试运转期间,全矿生产原煤4396吨。
按此布置矿井可实现5—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二)、一通三防系统:1)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抽出式通风。
通风系统为三进一回系统,即:由主立井及原主、副斜井进风,经水平运输大巷,采区上山及工作面进入总回风巷,然后经中央回风井回至地面。
风井风机房安装两台主要通风机,一台型号为KVML-125-12-6(37KW)轴流式通风机,一台为FBCDZ-NO.12B,功率为2×18.5KW。
两台风机均有资质单位进行性能检测检验。
目前矿井需风量800m3/min,现矿井实际总进风量为980 m3/min。
井下两个掘进工作面使用两台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其中:-250m西大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型号为BKY60-11,配备电机11KW的局扇供风。
-150m西三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型号为BKY60-5.5,配备电机 5.5KW的局扇供风。
掘进工作面迎头风量为80-100 m3/min。
首采工作面-150m水平西五采区1#工作面采用负压通风,实际风量为220 m3/min。
采掘工作面巷道、风速、风量符合规定。
系统试运转正常。
2)安全监控系统矿井于2006年9 月安装了一套KJ101型安全监控系统,井下设两个分站,六个监控探头,局扇安装了两台开停传感器。
矿上现已配4名有资格证的通风监测工,实行24小时值班。
监控系统已升级,调试后运转正常。
3)防灭火系统本矿煤层经鉴定属不易自燃煤层,矿未建立注浆系统。
矿井消防、洒水用水水源取自地面消防水池及井下-50米水仓,该水仓容积560m3,可基本满足井下消防、洒水用水量的要求。
井下有与防尘管路共用的消防管路系统,主要大巷、工作面等均设有闸阀、喷头等。
地面及井底车场附近设有消防器材库,配有灭火器、消防砂等防灭火器材及锹、桶等消防工具等。
井上下重要防火场所(如配电房、风机房、绞车房、井下机电硐室等)均有灭火器材。
系统试运转正常。
4)防尘系统矿井煤尘经鉴定为无爆炸危险性。
现该矿防尘水源为-50米水仓水,采用虹吸和自流方式,水源充足。
井下建立了防尘供水管路系统,主干管路采用φ40mm水管由-50米水仓经-50米总回风巷到采区石门及采区下山至-150米,再由-150米大巷经采区下山及暗斜井到-250米水平。
主要进回风巷和采掘工作面安装有喷雾、风流净化装置,各转载点安装有喷雾、洒水装置。
(三)、提升运输系统:1)提升系统:主立井为技改后的主提升井,担负全矿井煤、矸石提升和人员、材料上下。
副井(原主斜井)担任矿井辅助提升任务。
2)提升绞车:主立井地面绞车型号为JTK-2.0,电机功率130KW。
配备1吨乘人箕斗,装有防坠装置。
该绞车性能、探伤等已经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检验,并委托厂家来人做脱钩试验。
副井地面绞车为1.6米双滚筒绞车,现改为一边单筒提升,经核定提升能力满足技改需要。
-150米--250米暗斜井绞车为JD-11.4,暂无提升任务。
主立井绞车、副井绞车各种保护齐全。
3)副井为15Kg/m轻轨,生产水平大巷铺设11Kg/m轻轨,轨距600mm,选用1吨矿车,斜井均为串车提升,平巷为人力推车,采煤工作面采用自溜。
4)主立井提升钢丝绳为φ21.5mm,副井为φ18.5mm,暗斜井为φ15.5mm钢丝绳。
5)主立井绞车的防过卷、过流以及后备保护、信号、照明综保等齐全有效。
系统试运转正常。
(四)、供电系统:矿区供电采用双回路10KV供电,供电电源一路引自铜陵市西变电所182#线主供线,备用电源接自铜陵县新建变电所134#线,分别采用LGJ-3×70,4Km及LGJ-3×70,6Km架空输电线供至矿井地面变电所。
该矿原供电系统:地面已安装二台200KVA变压器,分别向原主、副井绞车、风机供电。
井下-50米水平安装二台200KVA变压器供-50米水泵供电(主、备用),-150米水平安装一台500KVA变压器,供-150米水泵和局扇用电。
技改后增加主立井二台200KVA变压器,供主立井绞车,风机主、备用供电,井下-250米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二台500KVA变压器,供-250米排水、局扇主、备用电。
井下供电变压器均为防爆型。
下井电缆为MYJV42-8.7/10、3×35。
井上、下分开供电,均设有主、备用变压器。
全矿井供电系统过流、接地、漏电保护装置齐全。
系统试运转正常。
(五)、供、排水、压气系统:该矿井生活用水来自铜陵市自来水厂供给,井下防尘,生产用水为井下-50米水仓储水,水仓容积有560m3。
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70m3/h。
矿井在-50米、-150米、-250米水平分别建有固定泵房及水仓,-50米水平泵房安装JS125-4×2二台(135KW),排水量为155m3/h,铺设二路水管至地表:-150米泵房安装二台Y200J-2×2(30KW)水泵,排水量为150m3/h,水仓容积560m3,铺设二路水管至-50米水平,流入-50米水仓。
-250米泵房新安装二台MD46-50×9水泵,铺设108×5mm水管二路直通地面,-250米水仓容积为560m3。
压风及其输送系统:矿井为下设有移动压风机,每个掘进工作面一台,安设1寸无缝钢管向工作地点供气。
供、排水、压气系统试运转正常。
(六)矿井通信系统:矿井地面安装三套电话交换机,主立井为TC-108L(8门)、副井为CDX-8(8门)及DLG-10型电话交换机,分别对井上下进行联系,根据有关规定及矿井实际,井上、下共安装矿用防爆型电话机16部,分别安装在:地面调度室、风机房、绞车房、变电所、-50m泵房、-150m泵房、-250m泵房、-150m西五采区1#采煤面、-150m西三煤巷、-250m西大巷、-50m西三及五下山绞车房、-150暗下山绞车房等。
四、提升、排水、通风等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的检测、检验报告1、提升系统:1)混合井提升绞车经性能测试(2010年4月21日测试),综合判定:合格。
具体内容:(1)机房:机房照明、司机室噪声、机房温度31.3度、机房湿度73度、外露构建的防护装置、立井提升装置的最大载重量;(2)提升装置:滚筒外观检查、缠绕钢丝绳的层数、滚筒边缘高出最外1层钢丝绳的高度、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情况、天轮、最大静张力:29.3≤45KN;(3)提升绞车制动系统:操纵力、制动闸表面、制动轮径向跳动:0.85≤1.5mm、制动闸闸间隙:1.75≤2.5mm、制动闸接触面积、制动闸轮(盘)、全部机械的减速度、深度指示器及保险闸设置、空动时间:0.28s、制动力矩:3.1≥3,与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之比k值:2.0≥2、定车装置;(4)提升绞车保险装置:防止过卷装置、松绳保护、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信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