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
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
(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
(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
(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
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落划分的一个基本单位。
10、生活型:是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植物类型。
11、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1.空间特征:不同种类的有机体所需空间性质和大小是不相同的;2.数量特征:用种群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或生物量(biomass)表示;3.遗传特征12、生物量: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所有个体的干物质的重量。
13、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地位、生境地位和功能地位。
14、群落掩替:在一定地域内,群落随时间变化,由一种类型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15、原生演替( primary succession ): 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16、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 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特点:由外部干扰所引起,速度快。
17、林木更替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天然林演替过程,预测林分组成动态的长期变化。
18、种群中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19、“黑箱”方法: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起内部的系统。
调查篇(一)1、树干形状:树木可分为树干、树冠、树根三部分,树干的材积占全树的材积50--90%,利用价值大2、树干纵断面的形状:由于把树干横断面看作圆,因此,树干纵断面则是以X 轴为对称的两根对称曲线所包围,而树干则成为曲线绕X 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这两根对称的曲线叫干曲线。
干曲线方程:Y=f(x) 可用积分公式表示材积:3、形数:树干树积与以树干某一固定位置x 处的断面积作底断面积和以其树干高度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树干在x 处的形数,记为fxdx V x 20y ⎰•=π式中,V:树干材积,V’:比较圆柱体积,gx:X处的横断面积,h:全树高3、胸高形数:取胸高断面为比较圆住体的横断面的形数4、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5、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直径的测定测定直径的工具:测定直径的工具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轮尺、直径卷尺和检径尺(钓尺)等。
轮尺测径应注意的事项(1)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2)测径时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直径(4)遇测径部位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5)在上坡方向测检径尺(钩尺):用来测定堆积原木的小头直径工具。
二、树高的测定:1、对于树高的测定,除幼树或低矮树木(一般10 m以下)可以用测竿或特制的伸缩式测高竿直接测定外,—般都是通过使用测高器测定。
2、一类是利用几何学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原理设计,如克里斯登测高器和铜管测高器;另一类是以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测高器,如布鲁莱斯测高器等。
三、树木年龄的测定:1)就地访问2)目测,根据树木的大小高矮颜色等特征3)根据枝节俩推测,有一年长一轮,一年两轮的4)数伐根上的年轮5)用仪器,生长锥测四、树干的近似求积式、伐倒木区分求积式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将树干按一定长度(通常1或2m)分段,量出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个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如图直径和长度的测定误差对材积的影响➢当测量直径和长度有误差时,用其计算材积必然也要产生误差。
➢当直径的测量误差和树高测量误差相等时,直径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误差的影响要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因此,要更精确地测量直径。
八、树皮材积的测定1、树皮厚度测定树皮厚度可使用树皮测量仪,插入树干皮层、即能测出树皮厚度。
在伐倒解析木测定树干断面时,也可精确测出树皮厚度及树皮材积。
胸高处树皮厚度与带皮胸径之间存在直线关系,可用下式表示:T=aD十b式中T:树皮厚度;D:带皮胸径;a、b:参数2、树皮率计算法:树皮材积与树干带皮材积之比称为树皮率式中PB:树皮率VB:树皮材积;V :树干带皮材积通过样木调查法或查树皮率表求出树皮率,乘以带皮材积。
即得树皮材积九、森林罗盘仪:可以用来测量如距离、水平、高差、坡角等。
同时,可以测定和标定树干任意部位的高度和直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立木形率、区分求积、造材求积等本仪器主要由磁罗盘、水平机构、望远镜及三角支架组成。
调查篇(二)1、生长量的种类:1)按调查因子分,树木生长量分为:直径生长(diameter growth)断面积生长(basal area growth )树高生长(height growth )材积生长(volume growth )2)按分析与计算生长的方法分:现实生长量(current increment)(连年生长(annual increment)公式:Z=Vm+1-Vm定期生长(Periodic increment)总生长(total increment))平均生长量(average increment)(定期平均生长量(periodic annual increment)公式: Q=(Vm+n-Vm)/n总平均生长量(mean annual increment)公式: Q=Vm/m伐期平均生长量(mean annual increment in cuttingage))3)、按树木各部分分:树木生长量(tree increment)树干生长量(stem increment)树条生长量(branch increment)2、生长曲线:用来模拟树木生长的曲线。
树木生长不可能是无限制的,最终必有极限值。
其生长速率一般随年龄增加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而呈S型的曲线:3、树干解析(一)、树干解析的概念将树木伐倒并将树干按照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方法进行区分;在每个区分段的中央部位截取材干横断面的圆盘,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并量测其各龄阶的直径总生长量;由此估测该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包括它们的总生长量曲线、连年生长量曲线、平均生长量曲线)等。
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
树干解析是在伐倒木条件下,全面地剖析该树的生长历程.对于树木的生长环境、经营效果及气象变化分析提供原始观测资料。
(二)、树干解析的外业调查1.解析木的选取与生长环境记载2 解析木的伐前测定:在解析木伐倒前,应准确标定该树的根颈和胸径位置;并标记树干的北向,量测胸径(精确到0.1cm)。
3.解析木的伐后测定:将解析木按根颈位置伐倒。
先测定由根颈至第一活枝的长度.然后打去枝丫,在全树干标定它的北向,量测树高和它的/4、1/2、3/4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
将上述测定项目记载到解析木卡片上4.截取圆盘:在每个区分段的中央部位截取树干横断面的圆盘,并截取根颈、胸径和梢头底径圆盘,按由根颈至上的顺序分别记力0号盘,1号盘,……。
要求:(1)区分段长一般取2m或1m(干长<10m)。
以2m为段长时,在根颈0、1.3、3.6、5.6、7.6......以及梢底处作标记。
(2)圆盘应尽量与树干垂直,圆盘厚度以2—5cm为宜。
(3)区分段位置的圆盘面为工作面,在其背面标明北向、并用分式的形式书写:分子写标准地号和解析木号,分母写圆盘号及断面高(三)、树干解析的内业计算工作1、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假年轮:产生的原因是气候变化特殊,或虫害使树木生长受阻或某些形成层有节奏的活动每年有几个循回)将圆盘工作面刨光、通过髓心划出东西、南北两条直线,然后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并确定该树的龄阶位置a.在0号盘的两条直线上,由髓心向外按龄阶(5年或10年)标出该树各龄阶位置b.在其他圆盘上,由外向髓心按龄阶(5年或10年)标出该树其余各龄阶位置,并记录它的总年轮数和断面高2、各龄阶直径的量测由圆盘外侧向里逐一确定龄阶值,并分别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量测各龄阶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该龄阶直径(精确到0.1cm)3、各龄阶树高的计算由于树木年龄与各圆盘的年轮数之差就是树木长至该圆盘断面高所需年数,即可绘制树高生长过程曲。
也可以用内插法调查篇(三):林分调查调查篇(三):林分调查一、林分和森林分子林分是指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小区,占有一定的面积,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林木、灌木和地被物的综合体。
森林分子: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龄世代和同一木在森林生态系统调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分年龄、林相、树种组成、平均胸、平均树高、林分密度、立地质量、蓄积量和出材率等级等。
二、林分主要调查因子1、按林分起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人工林又可分为实生林和插条林。
天然林又可分为实生林和萌生林。
萌生林大多为阔叶林或天然林,但有少数针叶树,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
2、林分年龄通常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