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2011年1月27日一、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有益经验进行推广,找出执行中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二、指标选取的原则第一,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
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的核心改革任务和关键改革措施展开,反映改革措施与产出结果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并对下一步推进工作起到促进和导向作用。
第二,以过程监测和短期产出评估为重点。
侧重于医改方案实施的过程监测和短期产出评估。
过程监测主要围绕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强医改政策执行能力建设等近期工作展开。
短期产出评估,侧重于群众得实惠、体制机制建设和满意度测量。
第三,以指标数据的可获得为基础。
指标数据应利于开展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具有通用性,并且要易于采集,立足于基线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上。
三、核心指标体系(一)改革进展(侧重于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情况)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1)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加率指标意义:体现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工作进展和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三项基本医保参加率1=(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加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加人数+新农合参加人数)/区域内常住人口2数或户籍人口数×100%注:同时分别计算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或城镇居民参保率和农村居民参保率。
数据来源: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新农合)部门报表(2)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1 如累加超过100%,按100%计,并要详细说明原因。
2 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局指标意义:体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大病”的保障水平和疾病经济风险分担程度。
计算公式:①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当年参合人员实际报销的住院费用/当年参合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3×100%;②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当年参保人员实际报销的住院费用/当年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100%;③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当年参保人员实际报销的住院费用/当年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100%。
数据来源:统筹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报表(3)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比例指标意义:体现门诊统筹4的工作进展和参保人群受益面情况。
计算公式:①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比例=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数/新农合统筹地区总数×100%;3 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指符合报销目录内的住院总费用。
4 判定标准:出台门诊统筹相关文件,并已实施。
②城镇居民医保实行门诊统筹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数/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总数×100%。
数据来源:省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表(4)医疗救助率指标意义:反映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进展。
计算公式:医疗救助率=医疗救助总人次/户籍人口数×100%数据来源:省级民政部门报表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指标意义:反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展情况。
计算公式: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的县(区)数/区域内县(区)总数×100%;数据来源:省级卫生、发展改革部门报表(6)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指标意义:反映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医生处方行为和医疗成本控制的情况。
计算公式:基本药物使用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含5判断标准:实现了省级招标、统一配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中药饮片)、省级增补药物销售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总额×100%数据来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7)基本药物实际零售价格下降率指标意义:体现实施“零差率”等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运行情况。
计算公式:数据来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达标率指标意义: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网络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①县级医院达标率=拥有一所及以上二甲县级医院的县(区)数/辖区内县(区)数×100%;②乡镇卫生院达标率=拥有一所及以上达标卫生院的乡6 此处包括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判定依据:《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2009]98号)% 100⨯-=∑∑∑机构机构机构前)基于销售量的价格(之前)基于销售量的价格(之后)基于销售量的价格(之率基于销售量的价格变化镇数/辖区内乡镇数×100%;③村卫生室达标率=拥有达标村卫生室数/辖区内应建村卫生室数×100%;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达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辖区内应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100%;⑤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率=拥有达标社区卫生服务站数/辖区内应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数×100%。
数据来源:省级(县级)卫生、中医药、发展改革部门(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比例指标意义:反映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和人事制度改革成效。
计算公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比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数+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100%数据来源:县级卫生、中医药部门报表(同时请提供乡村医生数)(10)千人口全科医师数指标意义:体现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千人口全科医师数=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区域内常住人口数×1000数据来源:省级(县级)卫生、中医药部门报表(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比例指标意义: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
计算公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比例=实行综合改革7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数据来源:省(县)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表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指标意义:反映各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计算公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全部开展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县(区、市)/辖区内县(区、市)总数×100% 注:重点考核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高血压管理率、糖尿病管理率三个指标。
数据来源:省(县)级卫生部门报表(13)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任务平均完成率指标意义:反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工作进展情况。
计算公式:7 判断标准:县级部门已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文件(包括人事制度、绩效工资改革、补偿机制改革,请提供文号和文件电子版),且已开始实施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平均完成率=∑(各类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任务完成率)/实施项目数数据来源:省级卫生部门报表(14)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水平指标意义: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实际水平和公共财政投入的及时到位情况。
计算公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水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财政按照人头给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到位金额/同期辖区内常住人口;数据来源:各级卫生、财政部门报表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暂不列量化指标,拟做专题的定性评估。
请省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省级及国家级试点城市改革的基本情况、初步成效、困难与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建议等情况的文字报告。
6、加强医改执行能力建设(15)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比例指标意义:反映政府对医改的重视程度和医改经费投入的落实情况。
计算公式: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比例=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财政总支出×100%数据来源:各级财政部门(16)地方落实医改配套资金情况指标意义:反映地方政府对医改的重视程度和医改新增投入的落实情况。
统计口径:省级及以下财政用于落实医改五项重点改革的资金投入情况数据来源: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省级及以下财政,用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17)基层人员医改政策培训率指标意义:反映加强对基层医改执行人员进行政策解读的工作力度。
计算公式:①县级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培训率=接受培训8的县(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数/县(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总数×100%;②县级医改办主任培训率=接受培训9的县(区、市)医改办主任人数/县(区、市)医改办主任总数×100%;8 判定标准:参加省级医改办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9 判断标准:参加省级医改办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把手”培训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把手”中接受培训10的人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④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率=参加培训11的基层医务人员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总数×100%。
数据来源:省(县)级发展改革、卫生部门报表(二)改革成效(侧重于老百姓得实惠和体制机制建设)1、老百姓得实惠(18)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覆盖率指标含义:反映参保人员看病报销的方便程度。
计算公式:①新农合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率=新农合实现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的统筹地区12数/新农合统筹地区总数×100%;②城镇居民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率=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的统筹地区12数/城镇居10 判断标准:参加省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11 判断标准: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其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机构内部交流学习时间不少于4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12 判定标准:统筹地区内,参保人群中住院实现就医时只支付个人部分。
民医保统筹地区总数×100%;③城镇职工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率=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的统筹地区6数/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地区总数×100%;数据来源:省级(统筹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报表(1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门诊次均费用指标含义:反映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门诊费用的减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