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品德教案(1)

三年级品德教案(1)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四、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五、教学措施1.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

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的教学时,要考虑自己班上是否有离异家庭,怎样做才能使部分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

2.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

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

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4.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六、教学进度计划表第一单元邻里之间第1课认识周围的邻居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树立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说话办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量解人。

3.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重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难点:认识周围的邻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尤其和左邻右舍接触更多,因此,邻居之间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二、走进生活,找问题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归纳总结。

三、身同感受,出点子1.各小组成员结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谈一谈邻居之间相处得好的做法。

2.各小组成员交流。

3.各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四、名言警句中的邻居关系五、前车之鉴,可以为师1.读故事《六尺巷》并交流收获2.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3.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周围的邻居,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第2课邻居之间怎样相处教学目标:认知: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情感:1. 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

2. 树立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和睦的责任感。

行为:1. 说话、做事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

2.对邻居讲谦让,能谅解人。

3. 邻居有困难,热情帮助。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关系到左邻右舍各家的生活,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做到邻居之间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出观点1.你们听说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吗?谁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说: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近旁的邻居来往多,遇到事情也不如邻居能够给预及时的帮助。

我给大家讲一件自己亲身遇到的事:1998年我的小孩刚两岁,一天夜里,他突然高烧40度,当时浑身抽搐。

我突然想起邻居建华家可能有退烧药,刚要打电话,又犹豫了,因为当时已经是夜里一点钟了。

屋外狂风吼叫着,我顾不了许多了,拨通了他家的电话。

不到十分钟,建华和他的妻子拿着药赶来了。

我们一同给孩子吃完药,建华又开来车连夜带我们去了儿童医院……我的小孩今年已经六岁了,在这六年中,他烫伤过,是楼下的袁叔叔送来的烫伤药;我们不会做棉衣,每年都是邻居李奶奶帮助做的;因为工作忙,好几次忘了接小孩,是邻居的大妈帮助接回来的;我深深的体会到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2.请你列举事例说明"远亲不如近邻"小结:谁家的周围都会有一些邻居,与邻居之间的接触机会很多,因此,搞好邻居关系十分重要。

二、学习课文理解观点1.分析课文的前半部分,体会邻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邻里之间吗?为什么?小结:邻居之间互相关心,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左邻或舍的利益,大家心情愉快,生活安定,有益于各家的生活。

板书: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1)相反,邻居之间互不相让,结果又会怎样呢?小结:邻居之间是否和睦相处,关系到各家的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我们每个人都应与邻居和睦相处。

板书:关系到各家生活和社会安定团结(2)我国自古以来就以邻居之间和睦相处为传统美德,下面请大家一起阅读课文后面"阅读"栏目中故事《六尺巷》。

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小结:为了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大家都要互相谦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考虑邻居利益。

2.学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怎样为邻居和睦相处尽一份力量。

①(出示图片)院子里新搬来的一户邻居正在装修房子,噪音很大,影响了章敏看电视,对此,章敏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投影:课文中格言: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

)教师小结:这样做有利于邻居之间的团结。

板书:讲谦让能谅解人②磊磊学习上有困难,杨颖是怎样帮助他的?徐伟看到隔壁的单身老人生活不便,他是怎样做的?对邻居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小结:体现了邻居之间有了困难,大家热情帮助,可以增进邻居之间的友谊。

板书:邻居有困难要热情帮助3.小结课文:大家都夸小晨家住的小院邻居之间相处得特别好,他们说话、做事都要先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彼此之间都能互相谦让,都能体谅对方,不管哪个邻居有困难,大家都能热情帮助。

因此,人们都称赞他们院是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文明院,三、运用观点、指导行为。

过渡: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不少破旧的平房都拆掉了,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我们许多同学都搬进了楼房,住楼房的邻居之间怎样和睦相处呢?1.(投影)李琪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

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应当怎样处理这件事呢?(可以找个机会提醒一下邻居,将空调的水管处理一下。

)2.小方和小黄是邻居。

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

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小方该怎么办?(可以赔礼道歉,并耐心解释)3.赵科发现邻居家的小狗正在自家门口小便。

(自己清理以下)4.夏天的中午,邻居们在午睡。

小红找小刚去游泳,她看见小刚在阳台上(小刚家在五层)小红应该怎样做?(自己不要图省事在楼下喊;要轻轻走上楼将小刚叫下来)5.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要主动与对方家长打招呼,为两家的和好搭桥)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同学们:不管是住平房还是楼房,都要注意与邻居和睦相处,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吉利益;邻居之间相处要讲谦让,能谅解人;邻居有了困难要热情帮助,这样才有益于各家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为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3课共建邻里环境教学目标: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教学难点: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课前准备:1.小演习:邻里运动会2.搜集自家和邻居家的快乐故事教学过程一、活动、春节的愉快回忆1.谈话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城市和乡村都有庆祝活动,是群体生活的集中反映。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城乡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人会有不同的活动与生活方式。

及时在平时,也会由于民俗、地域的差异很大的。

2.那,老师来数数,我们班有来自多少地区的同学,大家分别在哪儿过的年?3.快乐吗?有没有和邻居们一起?说说你们在一起的开心事情吧!4.学生自由谈。

(老师适当打断讨论学生所讲的方式是否合适)5.过渡:刚才我们讲的是春节里的事情,那平时呢?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6.自由说。

7.师小结:很多的邻里之间都是那么和睦。

看,书上有两幅照片反映的就是邻里之间平时做的一些事情。

如果他们是你的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你能猜一猜他们的感受吗?8.写下来。

二、明辨正误,热情相助1.过渡:大家谈论了很多开心的事情,现在老师要给大家看两幅图。

2.出示15页图讨论:这样的生活现象好不好,为什么?3.除此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生活现象也不好?4.对呀,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家所说的现象,该多么痛苦呀。

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叫刘玫,她就非常苦恼。

上星期,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想听听吗?5.老师有感情地朗读6.想办法吧,谁给刘玫出出主意。

7.选定方法,集体智慧给县长写信(以小组为单位)8.抽小组发言三、故事明理1.谈话:今天的课上,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2.一起阅读《孟母三迁》3.讨论:你赞同孟母的做法吗?4.自由发表意见5.师小结:出示: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释:孔子认为,只有邻里是一些仁人君子,那才是上佳的居住环境。

要学会选择居住环境,选择邻里,那才算是智人。

四、活动,我为邻里添欢乐1.生活有你有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邻里对你那样关心,你也应该为邻里做点贡献,添点欢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