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遘选标准C (13)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 13,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5A级旅游景,整个风景旅游区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O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不仅地域辽阔,而且江西庐山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蕴藏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系
实 习 报 告
课程名称
人文地理学概论
实习名称
庐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成员
实习地点
江西庐山
实习日期
指导老师
许树辉
实习成绩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庐山风景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2、明晰庐山风景区人地关系构架;
3、分析庐山风景区形成原因;
4、了解庐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效益及问题;
在得知各客源地(省市)实际人均收人(实际购买能力)和娱乐支出偏好系数以后,将二者相乘即为客源地居民用于外出旅游的实际支付能力,即用娱乐支出偏好系数来反映客源地居民购买能力。客源地居民实际旅游支付能
力数据,反映各个省市客源地居民实际旅游支付能力时间序列,要将几个省客源地时间序列综合为一个序列)(5,用
1.62
1.14
1.64
资料来源:《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6可以看出,)(5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说明客源地旅游外出能力逐年增强。
三、庐山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总量较小,潜力有待挖掘。自1978年以来,庐山旅游开始有了历史性的进展,随后的10多年接待游客一直在年6o万至80万人次的关口徘徊,直到2000年首次突破105万人次。但旅游人数和收入与同期的黄山、泰山等景区相比显得太少。根据专家估算,庐山全年旅游环境容量为134万人次,但这个容量仅仅是庐山山顶的容量,就整个山体来看,旅游总量非常小。
(三)旅游经济的管理体制创新风景名胜资源是集人文、植物、山水等于一体的综合景观,这一特点要求庐山必须统一管理。长期以来,庐山这种局面分割了大庐山,直接导致景点的支离破碎,导致游客难识庐山“真面目”,导致旅游规划大打折扣。既然“一山七洽”的局面,是因为经济利益而起,那么就要用市场的办法去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用企业家的眼光去经营庐山。因此,要对庐山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打出统一的品牌。组建庐山股份有限公司或庐山旅游集团,七方按比例参股。这样,庐山的管理体制就理顺了。庐山的开发由公司负责,这样就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旅游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同时秀峰、白鹿洞、周瑜点将台、爱莲池、南康古街、陶渊明故居和岳母墓等景观,都能为新庐山锦上添花。
(一)庐山旅游景区质量规模
景区质量方面,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第一大要素庐山景区质量规模已经确定,可以利用专家评分法给予打分,并将所列分值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质量、规模、潜力三个子指标标准化处理以后,并按照4o%、40%、20%权数将它们加权组合得x1的时间序列,见表1
四、对庐山旅才有发展的基点建议
(一)深度开发气候资源旅游。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兼具山地气候的特点,气象万千,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1.4℃;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降水期为170天;相对湿度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有变幻莫测的云海、飞流直下的瀑布、银装素裹的雪景,形成了气温适中、湿度适宜、气象景观丰富的特点。鉴于庐山的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开展四季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使旅游呈现多样性。
旅游景区每年招商引资反映了景区管委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和所下的力度,这里用庐山每年招商引资额来表示庐山景区政策环境。庐山历年招商引资标准化处理以后情况如表3:
表3庐山景区区域政策环境表
t
98
99
00
Ol
02
03
o4
05
o6
07
X3
一1.3
一0.99
一O.87
—0.76
—0.57
O.25
0.39
O.26
1.19
2.45
资料来源:《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3可以看出,x3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说明景区政策环境逐年改善。
(四)庐山景区对应的客源地收入水平客源地收入水平包括二方面:①客源地人均收入水平,指客源地年人均收入。这里指实际购买能力,用当年各地消费品物价总指数修正年人均收入,从而更能真实反映客源地的旅游外出能力。②客源地外出旅游消费支出系数。客源地居民要将旅游动机转化为现实,不仅取决于客源地年人均入水平,而且还取决全居民外出旅游的偏好倾向。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尊重的期望值有多大,这里用娱乐消费支出与年人均总支出比例来代表客源地居民外出旅游消费支出系数(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2年》)。
1.57
1.98
2.30
资料来源:《九江市统计年鉴》
由表2可以看出,x2时间序列逐渐增大,说明景区经济环境逐年改善。
(三)庐山旅游景区政策环境
这一要素包括四个方面:①景区法律法规:2005年12月,将庐山综合垦殖场、庐山茶科所、市林科所、庐山水电厂四单位划归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统一管理。②确定新的旅游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九江市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可达8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1倍和l3倍;接待国内旅游者可达3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分别增长3倍和6倍;旅游业总收入可达340亿元,约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8%,真正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③旅游宣传力度:卓有成效的市场开拓,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以庐山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的投资额表示。④旅游政策倾向:指九江市和庐山景区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
表1庐山景区质量规模潜力表
t指标
98
99
00
O1
02
03
04
05
06
07
质量
7
7
8
8
8
8
9
10
1l
12
规模
7
8
8
8
9
9
10
12
16
16
潜力
9
9
9
9
9
8
8
7
5
6
X1
-0.67
-0.55
-0.31
-0.31
-0.20
-0.33
0.02
0.36
0.81
1.19
资料来源:《龙虎山景区策略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xl时间序列逐渐增大,说明景区质量规模逐年改善。
(二)庐山旅游景区经济环境
主要要素包括二个方面:①景区所在市区的GDP,即九江市GDP;②景区基础设施投资,即庐山用于景区投资建设资金。将上述二个子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并按50%、50%的权数,加权组合得)(2的时间序列,见表2:
表2庐山景区区域经济环境表
t指标
98
99
00
O1
02
03
04
05
06
于代表客源地居民的整体旅游支付能力,这里把湖北、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各个省市游客
分别占总游客的比例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从面得到时间序列)(详见表4、5)
表4庐山景区各省市游客权重表
客源地
湖北
广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权重
l20.3%
10.4%
9.4%
4.5%
3.1%
4.1%
2.3%
45.9%
表5庐山景区客源地收入水平表:()(5单位:万元)
T
98
99
o0
0l
02
03
04
05
06
o7
X5
109.56
l08.85
l24.89
l41.97
l54.67
166.58
173.84
182.0
201.37
220.60
X6

1.29
—1.3l
一0.89
—0.43
—0.10
0.21
O.4l
二、实习内容
1、庐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条件与经营现状;
2、庐山风景区形成的地理解译;
3、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实习仪器设备
1、罗盘;
2、地图;
3、GPS。
四、报告正文(详细内容、过程、数据、结果、体会等,不够可加页)
一、庐山旅游经济的现状
集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的庐山,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庐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成立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以“世界文化景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以“冰川标本”的独特地质景观,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2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同年率先引进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体系认证中心现场通过;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二)交通网络不便。九江市便利和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早巳形成,而九江辐射到庐山各景点的交通就不是那么便利、快捷和舒适,这严重制约着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