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环上氢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上氢的亲电取代反应

+ CH3CH2CH2CI
AICI3
CH(CH3)2
65%
+
CH2CH2CH3 + HCI
35%
反应机理:
CH3CH2CH2CI + AICI3
+ + -
CH3CH2CH2AICI4
(CH3)2CHAICI4 CH(CH3)2 + HCI + AICI3
+ (CH3)2CH
+
+
H CH(CH3)2
H E
+
H E

+
H E
+
H E
+
σ络合物的能量比苯高,不稳定,很容易从
sp3 杂化碳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使该碳原子恢复 成 sp2 杂化状态,再形成六个 π 电子离域的闭合 共轭体系——苯环,生成取代苯。其反应机理可表 示如下:
H E +E
+
sp 3 杂杂
E
π络合物
+
+
+ -H
E
sp 2 杂杂
+H
氨基 在苯胺中,N—C 键为极性键,N有吸电子 的诱导效应(C),使环上电子密度减少;氮原子 有孤对电子,与苯环形成供电的p—π共轭效应 (D),使环上电子密度增加:
δ-
NH2
(C)
δδ-
NH2 (D)
..
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所以综合效应是使环 上电子密度增加,尤其是氨基的邻位和对位增加更 多。因此,苯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比苯更容易,且 主要发生在氨基的邻、对位上。
两类定位基的结构特征: 第一类定位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只有 单键,且多数有孤对电子或是负离子; 第二类定位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有重 键,且重键的另一端是电负性大的元素或带正电 荷。 两类定位基定位强度次序近似如上列顺序。
2. 定位规律的电子理论解释
从两个方面去解释: 由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沿着苯环共轭链传递, 环上各位置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出现两种定位作用。从一取代苯进行亲电取代反 应生成的中间体σ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的角度进 行考察。
O N O
δ+
O N O
(E)
δ+
(F)
这两种电子效应都使苯环上电子密度降低,亲 电取代反应比苯难;共轭效应的结果,使硝基的间 位上电子密度降低得少些,表现出间位定位基的作 用。
CHO
[O] H2O H2
CH3
CH2COOH HCN
H2O
CH2CI H2O
HCN
CH2OH
HN(CH3)2
CH2N(CH3)2
CH2CN
三、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1. 两类定位基
定位基:在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苯环上原有取代 基,不仅影响着苯环的取代反应活性,同时决定着 第二个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即决定取代反应的 位置。原有取代基称做定位基。 在一元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新进入的取 代基可以取代定位基的邻、间、对位上的氢原子, 生成三种异构体。如果定位基没有影响,生成的产 物是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其中邻位取代物 40% (2/5)、间位取代物 40%(2/5)和对位取代物 20% (1/5)。实际上只有一种或二种主要产物。
一、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1. 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上氢的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电子云密 度高,易被亲电试剂进攻,引起 C—H 键的氢被 取代,称为亲电取代反应。
2. 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苯与亲电试剂 E+ 作用时,生成 π 络合物,接 着亲电试剂从苯环的 π 体系中得到两个电子,生成 σ 络合物。此时,这个碳原子由 sp2 杂化变成 sp3 杂 化状态,苯环中六个碳原子形成的闭合共轭体系被 破坏,变成四个 π 电子离域在五个碳原子上。从共 振论的观点来看,σ 络合物是三个碳正离子的共振 杂化体:
+2CI-SO3H
SO2CI+ H SO +HCI 2 4
应用:苯磺酰氯非常活泼,通过它可以制备苯磺 酰胺、苯磺酸酯等苯磺酰基衍生物,在制备染料、 农药和医药上很有用途。
4.烷基化与酰基化反应
统称傅列德尔-克拉夫茨反应,简称傅-克反应。 (1)烷基化反应:在烷基化反应中,用三个以上碳 原子的直链伯卤代烷的烷基化试剂时,
反应可能机理:
2 H2SO4
δ-
SO3 + H3O + HSO4
-
+
-
O H SO3 +S O δ - 慢 +δ + O δSO3 H SO3 - 快 + H2SO4 + + HSO4
SO3
SO3H
+ 快
+ H3O
+ H2O
应用: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有机合成中 很重要,可利用这个反应把芳环上一个位置保护 (占位)起来,再进行其他反应,待反应后再把 稀 H2SO4 加到产物中加热水解脱去磺基。 氯磺化反应:如果使用过量的 ClSO3H 做磺 化剂时,得到的产物为苯磺酰氯,把这个反应称 作氯磺化反应。
O
COCH3 + AI(OH) + 3HCI
3
特点: ①酰基化反应不发生酰基异构现象。 ②酰基化反应不能生成多元酰基取代产物。 ③酰基化产物含有羰基,能与路易斯酸络合, 消耗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一般至少是酰化试剂的 二倍。 苯环上有强吸电子基时,不发生酰基化反应。 应用:可以用于制备芳酮及长链正构烷基苯。
2 CH2OH + ZnCI4 2 H2C O+2HCI + ZnCI2 H CH2OH CH2OH + + -H+ + + H +2 CH2OH CH2OH + HCI CH2CI + H2O
+
2-
应用:应为-CH2Cl很容易转化为-CH2OH、-CH2CN、 -CHO、-CH2COOH、-CH2NH2 等,在有机合成上可方 便地将芳烃转化成相应的衍生物。
H HC H
H (A)
δδ - (B)
H C H δ-
亲电试剂 E+ 进攻甲基的邻、间、对位置,形成 三种 σ-络合物中间体,三种 σ-络合物碳正离子的 稳定性可用共振杂化体表示:
CH3 H 进攻邻位: + E 或

CH3 H +E
Ⅰa
CH3
+
Ⅰb
H E
+
CH3
Ⅰc
H E
CH3
CH3 或
Ⅱa
进攻对位:+
卤原子 在氯苯中氯原子是强吸电子基,使苯环 电子密度降低,比苯难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但氯原 子与苯环又有弱的供电的 p-π 共轭效应,使氯原子 邻、对位上电子密度减少得不多,因此表现出邻对 位定位基的性质。
(2) 第二类定位基对苯环的影响及其定位效应 硝基 在硝基苯中,硝基存在着吸电子的诱导效 应(E), 吸电子的π-π共轭效应(F):
H E

+
பைடு நூலகம்
CH3
+
CH3 H E
Ⅱc
H E
+
H E
Ⅱb
CH3
CH3
+
CH3
+
CH3 H + E
进攻间位: + H 或
E

H
E
Ⅲa
H E
Ⅲb
Ⅲc
亲电试剂进攻苯生成的 σ- 络合物的碳正离子也 可以用共振杂化体表示:
H + E 或
Ⅳ Ⅳa
+
H E
+
Ⅳb
H E
+H
E
Ⅳc
因为Ⅰc和Ⅱb的正电荷在有供电基的叔碳上, 较分散,共振杂化体Ⅰ和Ⅱ比Ⅲ稳定 。所以甲基是 邻对位定位基; 甲基有供电性,使Ⅲ的正电荷可以 分散在环和甲基上,因此,共振杂化体Ⅲ比Ⅳ稳定, 甲基活化了苯环。
当亲电试剂 E+ 进攻一取代 成三种二取代σ络合物:
z 时,生
z
z +E
+
H
z
+
z H+ + H E E
+ E+
Z 不同,生成的三种σ络合物碳正离子的稳 定性不同,出现了两种定位作用。
(1)第一类定位基对苯环的影响及其定位效应 以甲基、氨基和卤素原子为例说明。 在甲苯中,甲基表现出供电子的诱导效应(A)。 甲基 C—H σ 键的轨道与苯环的 π 轨道形成 σ—π 超共轭体系(B)。供电诱导效应和超共轭 效应的结果,苯环上电子密度增加,尤其邻、对位 增加得更多。因此,甲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比苯容 易,而且主要发生在邻、对位上。
AICI4
-
H CH2CH2CH3 CH2CH2CH3
AICI4
+CH3CH2CH2
-
+ HCI + AICI3
特点: ①烷基化反应亲电试剂为碳正离子,有重排现象, 故烷基化产物有异构化现象。 ②烷基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烷基苯可进行歧化反 应,即一分子烷基苯脱烷基变成苯,另一分子烷基 苯增加烷基变成二烷基苯。如:
FeBr3 + HBr
苯与 I2 的反应需要在氧化剂(如 HNO3)存在 下进行,氧化剂的作用是产生碘正离子:
I2
-2e + +
2I
+ -
I
+ I (E )
+H
+
2.硝化反应:苯与浓 HNO3 和浓 H2SO4 的 混合物(又称混酸)作用生成硝基苯的反 应称作硝化反应。
浓H2SO4
50~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