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做的功.“面积”有正负,在x 轴上方的“面积”为正,在x 轴下方的“面积”为负.如图甲、乙所示,这与运动学中由v - t 图象求位移的原理相同.
【典例2】 用质量为5 kg 的均匀铁索,
从10 m 深的井中吊起一质量为20 kg 的物体,此过程中人
的拉力随物体上升的高度变化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人至少要做多少功?(g 取10 m/s 2)
【解析】 方法一 提升物体过程中拉力对位移的平均值:
F -=250+2002
N =225 N 故该过程中拉力做功:W =F -h =2 250 J.
方法二 由F - h 图线与位移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得拉
力做功:W =250+2002
×10 J =2 250 J. 【答案】 2 250 J
法3.用微元法求变力做功
圆周运动中,若质点所受力F 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要求F 做的功,可将圆周分成许多极短的小圆弧,每段小圆弧都可以看成一段极短的直线,力F 对质点做的功等于它在每一小段上做功的代数和,这样变力(方向时刻变化)做功的问题就转化为多段上的恒力做功的问题了.
【典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上半径为R的光滑圆槽运动一周.若F的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圆槽相切(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求力F对质点做的功.【解析】质点在运动的过程中,F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若将圆周分成许多极短的小圆弧Δl1、Δl2、Δl3、…、Δl
n,则每段小圆弧都可以看成一段极短的直线,所以质点运动一周,力F对质点做的功等于它在每一小段上做功的代数和,即W =W1+W2+…+W n=F(Δl1+Δl2+…+Δl n)=2πRF.
【答案】2πRF.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与一劲度系数k=200 N/m的轻质弹簧相连,现用手水平拉弹簧,拉力的作用点移动x1=0.2 m,木块开始运动,继续拉弹簧,木块缓慢移动了x2=0.4 m,求上述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解析:木块刚要滑动时,拉力的大小F=kx1=200×0.2 N=
40 N,从开始到木块刚要滑动的过程,拉力做的功W1=0+F 2x1
=40
2×0.2 J=4 J;木块缓慢移动的过程,拉力做的功W2=Fx2=40×0.4 J=16 J.故拉力所做的总功W=W1+W2=20 J.
答案:20 J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0 kg的物体从半径为R=5.0 m 的圆弧的A端,在拉力作用下沿圆弧缓慢运动到B端(圆弧AB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以v =2 m/s 的速度运行,两端水
平距离l =8 m ,把一质量m =2 kg 的物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A 端,物块在传
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不计物块的大小,g 取10 m/s 2,则把这个物块从A 端传送到B 端的过程中.求:
(1)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
(2)摩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
【解析】 (1)物块刚放到传送带上时,由于与传送带有相对运动,物块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块做加速运动,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物块受向右的摩擦力为
F f =μmg =0.1×2×10 N =2 N
加速度为a =F f m =μg =0.1×10 m/s 2=1 m/s 2
当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的位移为x =v 22a =222×1
m =2 m 摩擦力对物块做功为W =F f x =2×2 J =4 J.
(2)把这个物块从A 端传送到B 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传送
带做功为:W ′=-μmgx ′=-μmg ·v ·v a =-8 J.
【答案】 (1)4 J (2)-8 J
变式训练3 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 的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 ,如果空气阻力f 的大小恒定,从抛出到落回出发点的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 .0
B .-fh
C .-2mgh
D .-2fh
解析:阻力做功跟物体的运动轨迹有关,所以阻力做功为W f =-2fh .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