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欧盟环境政策对于中国的一些启示

关于欧盟环境政策对于中国的一些启示

关于欧盟环境政策对于中国的一些启示
卢梓枫2013141431087
1.欧盟环境政策的概况
如我们之前的小组展示中所说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工业他国家并没有停止发展,发展同样培环境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作为世界的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环境政策在发展的历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曲折。

其中一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欧盟环境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政策本身的动态发展,即环境政策范畴的扩大和深化:从最初狭义的环保内容,如保护饮用水、控制空气污染、处理危险化学品等,逐步扩展为囊括了环境、能源、自然资源、全球气候、野生动植物保护、生产及消费过程中的一切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二是政策目标的演进:从末端治理和仅仅作为共同市场的衍生品发展为独立完备的政策体系,在此过程中主动性不断增强,并渗透到经济、政治等领域,影响着外交和贸易(欧盟是最早和最频繁使用环境贸易壁垒的经济体)。

欧盟环境政策目标随着政策本身的动态发展而不断提升,从最初的末端治理上升到全球战略层面。

其发展约经历过三个阶段:
(一)环境理性的萌芽阶段(1951年-1972年):末端治理这一阶段,欧盟环境政策的目标重在末端治理。

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巴黎条约》)中明确提出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共同体层面上首
次关于环保的条款。

其中明确提出了政策目标是“确保维护相关的条件,
以鼓励企业扩大和提高生产能力并建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政策,从而
避免资源因缺乏这种考虑而耗竭”。

(二)现代环境主义阶段(1972年-1987年):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预防该阶段欧盟陆续出台了三个环境行动规划,为欧共体提供了一个自然资源
和环境保护的全面战略。

其中第一个环境行动规划将环境议题真正纳入
了欧盟政策性领域,第三个行动规划则首次在规划中提出“综合污染控
制”的概念,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再生能力,强调环境政策的经济、
社会影响,指出将环境政策纳入共同体的各部门政策的必要性。

它充分
重视环境政策的成本效应,开始更多地权衡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和对经济
社会的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时期(1987年-2000年):环境政策从衍生品走向完整体系可持续发展时期是欧盟环境政策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盟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环境行动规划、环境指令,并对之前的政策性
文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期间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包括实施了两
个新的环境行动规划,建立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废物控制与循环、气候
变化、化学品、噪声、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众多的完备的政策体
系。

欧盟环境政策在这一阶段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定义。

2.欧盟环境政策对于我国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阶段,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与生态环境相融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到人民自身的健康,而且必将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背道而驰。

如何利用公共政策,调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均衡发展,成了我国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我国的环境政策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环境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5 年1 月1 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这既是进一步推进环保工作的重大机遇,也是考验环保部门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加强依法治理的重大挑战。

这一切都表明,为了实现生态文明,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摆脱落后的环境政策已势在必行。

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今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就已暴露出来了,从那时起我国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政策。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与规划,我国在环保领域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以及“三同时”“排污收费”“集中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核心环境政策,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这其中有些政策的基本构成和实施方式就是借鉴于欧盟,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的特殊国情。

欧盟在环境政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也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总结有如下的启示:
第一,寻求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契合点,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欧盟的环境政策系统地融合到其他各项政策中,将环保要求纳入诸如农业、工业、交通、能源、渔业等经济政策领域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之中,同时贯穿于环境行动计划的全部内容,从实践来看均卓有成效。

我国在十八大前后围绕着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主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措施,尤其是对环保行业支持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类似环保产业这种采用经济手段,回归资源价值以实现资源低消耗的方式就是环境经济政策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应当朝着这样的方向继续走下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等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的节约型、友好型产业的支持,确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会忽视环境保护。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根据欧盟的经验,任何一个层面的环境政策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我们应当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深化环境政策改革,如经济、法律、教育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发挥政府力量又利用市场机制。

具体来讲,相关政策要做到: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制定健全的环境管理体制和环境监管制度;实行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推动环境科学的进步;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资机制,扩大环保资金的投入;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巩固环境保护的成果;等等。

第三,优化环境考核机制,细化考评标准。

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时要树立和谐的工作理念,优化并细化考评标准。

考虑到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对独立性,欧盟向来注重在环境政策中细化考评标准,在各个方面的环境政策中都设定了极为详细的统一标准和具体指标,并定期根据各成员国的实践成效予以打分评比。

[7]就我国而言,目前的环境考核机制并不完善,鉴于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各项指标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详尽的考评标准,并制定对应的奖惩措施,带动各地区的环保积极性,推动环境政策的响应与落实工作。

第四,加强公众参与,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从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公众的参与是环境政策制定和实行的根本保障。

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众参与是环境政策的三个基本的支撑点和重要环节,少了其中任何一环,环境保护工作都会受到阻碍,公众参与也是政府部门与民众加强联系、增强沟通的重要纽带和渠道。

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环境保护是人民的事业、公众的事业,因此我国的环境政策更要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并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

首先要完善并发挥好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比如在涉及环境问题的政策出台前,通过一定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环境立法草案提出后先通过网络等公共平台进行公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中让公众提意见,参加项目听证会、论证会等;实行对环境污染举报人进行奖励的制度,运用激励的方式推动公众行使环境监督权;等等。

我们要不断增强社会团体和个体在环境政策中的作用,积极扶持、指导民间环保力量,充分保障公民享有的环境权益及救济措施,携手广大民众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而努力。

3.总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欧盟在国际环境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世界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典范。

尽管我国和欧盟国家相比经济、社会、地理、文化等都有较大差异,但我们仍可以从欧盟经验中受益。

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逐步完善并改进我国的环境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争取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⑴蒋尉《欧盟战略专题研究欧盟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目标演进与制度因素》, 2014;
⑵黄萍《欧盟环境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2015;
⑶唐秀丹《欧盟环境政策的演变及启示》大连理工大学,2005;
⑷卢晨阳《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国际研究参考,2014;
⑸人民日报《经济低迷财政紧缩欧盟环保投入不减》中国新闻网,2014.05.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