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教学模式建设
——卢满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由此看来,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步伐。
下面谈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设,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含义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就业、适应社会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学会做”为标准。
要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这种意识和能力只能是从加强实践教学中来,要强化实践环节,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目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单说来就是职业学校要依靠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发展职业教育。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参观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文化,结合专业对口的实际动手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建设
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教学,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
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要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职业学校要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
学校要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功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企业要支持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为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同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职业学校提供教学服务。
职业学校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推行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
坚持教学以技能为中心,专业课、文化课教学为技能课教学服务;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习教学比例。
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实际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文化基础课在分析生源素质基础上,可实施分层教学,并取缔简单的文化课统一考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职业学校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办法。
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的职业通用的技能证书。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还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法律规章。
依次加强对学生参加企业劳动培训的保护工作,明确规定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责任,以及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途径、方式等,促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