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论文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论文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分析摘要: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教育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承担着众多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角色分析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企业和高职院校为满足各自的需要,通过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整合高职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互补递进的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将企业与学校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实践,一边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做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已被中外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所证实,也越来越被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者
课程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要求、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内容。

课程体系是学校和企业组织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专业教师要以分析本地区本专业相应职业行动领域入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对正在使用的相关知识、方法、手段、工艺、标准和设备等要求进行调研,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按照循
序渐进的原则,将其转化为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并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其中,设计形成多个不同的技能及相关知识与素质的训练单元,以此进行课程设置、整合与重构,构建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双方要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联合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教材。

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

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

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二、学生企业的协调者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在企业的实践。

为了保证该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与企业的沟通协调。

首先,为了保障学生在企业中的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应提前对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沟通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程、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

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教师要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是不可或缺。

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地反馈学生与
企业之间的信息。

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实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等都要及时反馈和解决。

专业教师要用一定时间专门进行交流探讨,定期举行各类交流活动,例沙龙活动、各类发布会等;努力构筑交流阵地体系,例报刊、课题、论坛等。

帮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三、校内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在校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以案例课程教学形式为主,职业能力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技能类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重点训练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流程任务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职业能力目标定位于能够胜任专业岗位所必须的岗位操作技能,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职业专门技能类型课程主要采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

教师还必须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企业实践的指导者
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不仅是为了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是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
承受能力等等。

这些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

1、制定实习计划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确立明确的实习内容。

实习计划不仅要有知识体系的内容,还要有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素质提高的标准。

2、指导现场实践
专业教师要和企业人员一起参与到学生实践中。

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技术困难给予指导或共同攻克。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企业岗位上操作训练或直接进行生产、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等。

3、落实实习总结
督促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实习总结,使学生通过实习总结得到再一次升华。

要求学生按时记录实习日记、心得感受,切实把一天所做、所学、所思结合在一起,并及时认真的批阅。

学生实习结束后,要通过座谈会、实习报告的形式认真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者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灵魂。

科学、准确地教学评价,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实施,加强教学的管理,进而有利于校企合作教学评价的健康发展。

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在企业实践,每天都要书写实践记录。

专业老师通过学生每天的实践记录,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并从中
得到反馈信息。

同时,也有利于及时修正教学行为。

校企合作教学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

可以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培训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记录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教师和企业还需联合组织考试,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参考文献:
[1]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2005(02).
[2]石美友,石振秋.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c]. 高教科研2006:825-8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