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小说到影视剧的主题变迁_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的改编

从小说到影视剧的主题变迁_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的改编

・文学研究・从小说到影视剧的主题变迁———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的改编周爱荣(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3)摘 要:近年来池莉小说频繁地被改编为影视剧,但当我们把相关影视剧与原作相比较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体现在主题方面,在小说中,池莉的写作意图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确,即要在社会生活中确定女性主体地位,弘扬女性意识,反映现代女性的自尊自立;而在影视剧里,此主观意图被模糊化,主题或被淡化或被改写,女性主体性被消解。

关键词:池莉;小说;影视剧;改编;主题中图分类号:I 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964(2009)022******* 在当代文坛众多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当中,池莉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她的作品屡屡被改编成影视剧,尤其是她的小说《生活秀》,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话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体。

池莉创作出的表现市民生活的小说、与以市民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剧,必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池莉的小说文本必有一些适合于改编为电视剧的、其他作家的小说不具备的因素,但是,当我们把相关影视剧与原作相比较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主要探讨两者在主题方面的差异。

一、从小说到影视剧,女性主体意识由鲜明逐渐趋于淡化一直以来,池莉关注的是女性的生存现实,着重表现的是女性在与社会、家庭、自我的重重矛盾和挣扎中的困惑和觉醒。

因此,池莉的小说,写作意图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确,即要在社会生活中确定女性主体地位,弘扬女性意识,塑造出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反映现代女性的自尊自立;而在影视剧里,此主观意图被模糊化,主题或被淡化或被改写,女性主体性被消解。

池莉的小说表现的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传达出女性要求自主自立的强烈呼声,表现了女性的文化存在和文化觉醒。

她笔下的女性已不是传统价值观念中的贤妻良母,而是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她们自立自强,不畏艰难,虽历经生活的磨难,但依然顽强乐观,坚韧不拔。

“她们不再作为传统性别秩序中的属于谁的母、谁的妻和谁的妇这样的角色,她们是独立的人,即所谓‘我是我自己的’”[1]20。

如小说《生活秀》中的来双扬是一个经济独立、个性极强的女性形象。

作为一个在吉庆街大排档夜市卖鸭颈、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女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是“吉庆街的定心丸”、“吉庆街的偶像”。

她一直生活在残缺的家庭中,母亲早亡,父亲又抛弃他们姐弟离家改娶,自己的孩子夭折,婚姻破裂。

可以说女人所遭遇的不幸都降落到来双扬头上。

她不得不在16岁就挑起生活的重担,拎着一个小煤炉在人行道架起一只小铁锅出售油炸臭干子,成为吉庆街至汉口第一个个体经营者,生活把她历练得成熟、机智、精明能干。

靠着她的劳作,她养大了弟妹,并接济供养侄儿读书,替妹妹缴纳拖欠单位的管理费,为染上毒瘾的弟弟提供毒品和戒毒费用,是她支撑起了一个家庭。

她不但巧妙地处理了兄嫂的家庭问题和祖屋的产权问题,而且圆满地解决了自己与卓雄洲的情感纠葛问题。

尤其在处理这场情感纠葛时,她女性的主动、大方、得体、不卑不亢、自立自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来双扬是个不屈不挠自主拼搏的底层市民女性的精神象征。

池莉沉潜于充满艰难的生活深处,收稿日期:2009201226作者简介:周爱荣(19652),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研究生,黄河水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331・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第29卷 第2期 2009年3月 (Phil os .&Soc .Sci .Edit .)Vol .29No .2Mar .2009极力刻画了来双扬的泼辣、干练甚至带有几分强悍的个性,“刻画了那种从艰难的生活中磨砺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2]、自主自强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真实地表现了“来双扬们”承受生活的坚韧与驾驭生活的能耐,以此“比照出她身边男人的孱弱和无力”,从而“女性主体性的精神气质被凸显出来”[2]。

为了塑造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小说《生活秀》中显示出强烈的审视男性的倾向。

池莉通过隐秘的视角变换,将卓雄洲这一男性形象始终置于来双扬的观照之下,小说呈现出来的是女性对于男性的主观审视,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立性的女性自主选择生活、自主选择男性的过程。

在这种审视过程中,来双扬既善解人意,又进退自如,其中不乏成熟女性的思考与判断。

比如,在小说最后,来卓二人在雨天湖约会的一个情节中,在来双扬的女性主体性眼光的观照下,风仪潇洒的卓雄洲退去了他的光环,她看清了“脸是苍劲的,有沧桑的,有沟壑的,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男人的另一面,这样一个世故、老练的男人,“怎么私下里袒露出来的眼神还是像一个寻找妈妈奶头的婴儿呢?到哪里去找真正长大了的男人”[3]404?作品显示了一种超常的女性观照的眼光,男性成了“被看”的对象,改变了长期以来女性“被看”的性别角色和身份。

而电影《生活秀》(霍建起导演)与小说表现的重心却不一样,导演霍建起按照男性的视角和审美观塑造出了与小说文本中截然不同的来双扬。

影片里更多的是去表现她作为女人柔软的一面,孤独的一面。

影片对于小说中所流露出的女性自强不屈的精神采取了故意或不自觉的回避,相反,却加大了来双扬与卓雄洲的情爱戏的分量,而恰恰是在情爱戏中,来双扬较之小说黯然失色。

在卓来的关系中,来双扬不仅失去了小说文本中的主动权,而且也失去了原有的女性的独立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卓雄洲在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自从卓出现以后,导演便有意地采用主观镜头模拟卓的视野来观察来双扬,来双扬在男人的注视中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的异化”。

小说文本中那个泼辣勇敢、沉着冷静的来双扬不见了,相反却是来双扬在男性的注视下有意地、不断地变换各种各样的姿势,来吸引男性的眼光和审视,成为供男人欣赏的“花瓶”。

这里,导演分明有意转换了原小说的视点,风情万种的来双扬背后透出的是一个男性欲望的眼光:在大排档的一角,卓雄洲吃着鸭脖子,喝着啤酒,欣赏着冷艳、神秘的来双扬。

影片构成了一个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模式[2]。

尤其是卓来两人共赴渡假村约会的一段,池莉苦心经营地让卓草草收场的难堪、尴尬在电影中不但被导演无情地颠覆掉,而且在一夜风流后,来双扬欲托终身,卓雄洲却毫无和来双扬谈婚论嫁的意思,来双扬成了一个看不破红尘的世俗女子,爱上谁,就一定要把自己嫁给谁。

导演把小说中来双扬那种泼辣干练、自立自强的女性风采给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揣度和评价。

在电视剧《生活秀》中,来双扬和卓雄洲的关系简直就成了小说中的翻版。

小说中,来双扬始终是以一种主动的、审视的、冷静的眼光旁观着卓雄洲,维系着二人关系的绳子始终攥在来双扬手中。

可是,在电视剧中,从卓来二人的初次见面,到二人最后分手,主动权却始终在卓雄洲手中。

卓雄洲一出场,就是来双扬的救星,帮来双扬修好了运输途中抛锚的车子,轻而易举地为来崇德争取到想要承包的工程项目———这为来崇德把祖屋交给来双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来双扬为弟弟戒毒等等。

小说中那个自主自立自强的来双扬在电视剧中却成为了一个处处依附于卓雄洲的人,最终还要被卓雄洲抛弃;而小说中那个慕名而来、默默买了来双扬两年鸭颈的、很低调的卓雄洲却摇身成为了来双扬的救星和靠山。

不但如此,就连他最后放弃来双扬转而追求其妹妹来双瑗似乎也是理所应当,因为双扬太倔强、太要强,而双瑗就不同了。

尽管双瑗因为工作耽误了要孩子被丈夫抛弃,可当丈夫身陷囹圄又身患绝症被情人抛弃的时候,来双瑗却把饭店卖了也要给前夫治病,甚至为此和疼她、爱她的姐姐反目。

也许就是这样的女人才能真正地获得男人的心,所以,最后卓雄洲离开了泼辣能干又多情的来双扬,爱上了在他看来既善良、温柔又善解人意的来双瑗,这也许就是编剧给观众的一个暗示———现代女性仍要遵从中国传统道德对妇女的要求,不但要夫唱妇随,而且“在丈夫有了外遇的时候仍要遵守妇道,要恪守自己作为妻子的种种义务,要宽容地对待丈夫的过错,当丈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要张开怀抱欢迎丈夫回来”[4]。

在这一点上,该剧与池莉另一篇小说《来来往往》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如出一辙,电视剧隐隐又回到传统的道德价值标准上去了,小说中清晰的女性视角和浓郁的女性情怀在电视剧中被部分地放弃了。

二、从小说到影视剧,人物间的张力逐渐被消解此变化在池莉小说《小姐你早》及改编电视剧《超越情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小说《小姐你早》探讨的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年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处于特定社会层面的家庭婚恋现实,表现了三个受男・431・第29卷 第2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性伤害的女性齐心协力反抗、报复男性的女性精神。

小说写的是王自力和小保姆白三改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后,妻子戚润物悲痛欲绝,两人感情破裂面临离婚,后来戚润物联合李开玲和年轻小姐艾月报复王自力。

在老中青三位女性的精心谋划下,王自力一败涂地。

他为艾月狠花金钱,又为离婚痛付巨款,末了艾月卷款出逃,检查机关开始对他的问题展开调查,最后王自力彻底失败。

戚润物她们以“姐妹联谊”的方式,最终达到惩罚、报复王自力之目的,向“五千年的封建男权意识”发起了挑战,以一种撕裂传统的方式,表达了女性自主自强,捍卫生命尊严的价值立场。

相对于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同情和关爱,小说对男性人物充满了嘲讽和鄙夷。

如作者通过李开玲这样评价男性:“男人有时候不可理喻的。

男人是动物,永远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永远喜欢刺激,就像他们永远喜欢权力和金钱一样。

”[5]37同时还通过男性人物自身的言语,揭示其丑陋、肮脏的灵魂。

如王自力在回答戚润物时说:“要是说通俗的社会心态,那就是我说的这样。

所谓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又所谓千金买一笑。

……像我这样的优秀男人,多有几个女人爱我,我多爱几个女人,不是很合情合理的事吗?我是不是有一点厚颜无耻?”[5]44作者把女性置于主体地位,开始了对见异思迁、背信弃义的男性的审判,发出了一种强烈的反叛男权的呼声。

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了强劲的张力和尖锐的对立。

可见,《小姐你早》是一部女性意识很强的小说,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立场,以及那种淋漓尽致的对于男性的批判讨伐,而这种批判是那样的坚定和凌厉:激烈地向男权文化传统宣战,尖锐地与男性中心社会对峙,弥漫着偏激的火药味———这是池莉以往作品从来没有过的。

池莉认为:“夫妻失和离异也好,婚外恋、多角恋也罢,那只是故事的叙事层面。

在《小姐你早》这部小说里,我要讲述的是女性在知识、经济及品格上的自主独立,是作家对女性地位的反思和女性意识的反省!”[6]从主线来看,小说和电视剧基本相符,但是电视剧改编者显然未从这种角度出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