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虫水分的获得、散失和调节
1. 昆虫获得水分的方式:
昆虫主要从食物中取得水分,一些昆虫还有直接饮水、通过体壁渗透吸水,此外,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些昆虫还可以利用代谢水。
(1)从食物中取得水分:这是昆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
昆虫的直肠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的机能,可将消化后的残渣和未被消化的碎片内的水分吸收入体腔之内以补充水分的消耗。
甚至—些昆虫为了吸取水分而大量暴食。
例如飞蝗在迁飞期间的能量消耗和水分散失是相当大的,这个期间飞蝗取食的植物仅有小量被消化吸收,大部分成碎片随粪排出,当通过直肠时吸取大量水分。
(2)直接饮水:不少昆虫有直接饮水的习性。
例如许多蝶、蛾、蜂都有饮水习性。
姬蜂在饮水以后腹部显著膨大,在林区边缘的水沟边常可捕获生活于乔木的姬蜂,这是姬蜂因饮水的需要而迁移到低湿地方的。
玉米螟、粟灰螟等越冬幼虫在越冬后吸水才能进入积极的生命活动状态。
白蚁筑巢时,一定要筑一条“吸水线”通向水源。
(3)通过体壁或卵壳吸水:有些昆虫可以通过体壁渗透吸收附在上面的水分。
水生的或土中生活的昆虫常有这种情况。
例如,东亚飞蝗卵在孵化过程的一定阶段,卵粒由于吸水而膨大,卵内含水量也明显地增加。
(4)利用代谢水:在代谢中不论消耗那—类营养物质,水总是代谢的最后产物之一。
例如, 1克脂肪可以产生1.07克水,1克淀粉可以产生0.55克水,1克蛋白可以产生0.41克水。
取食干物质的昆虫,还可以通过营养物质内的氢元素与氧化合而成水。
昆虫在越冬前体内贮存的脂肪、糖等,可以成为体内水分的一个来源。
取食干木材和其他干物质的昆虫,代谢水是体内水分的重要来源。
2. 昆虫水分散失的途径及对失水的控制:
昆虫体内的水可通过排泄、呼吸和体壁向外散失。
也通过直肠、马氏管的基部、气门、体壁的结构控制失水。
通过水分的散失和对水分的控制,使体内维持相对的水分含量。
(1)消化、排泄系统的排水:由消化、排泄系统排出来的水,都与虫粪—起排出体外。
虫粪中的水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和已消化的食物中被吸收剩余的水,二是由马氏管排出代谢废物时一起送进后肠的水。
消化道和马氏管都有回收水的机能,以保证体内维持足够的水分。
消化道吸水的部位主要在后肠,特别在直肠部分吸收水的能力最强。
马氏管从血液中吸取含氮的废物,主要是尿酸盐,这些废物是以水溶液状态被吸入马氏管的,当这些水溶液通过马氏管的基部时,部分重新回入血液之中。
因此,消化系统和马氏管是失水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控制失水、调节体内水分的一个途径。
(2)呼吸系统的失水:昆虫的气管遍布全身各种组织,如果计算气管壁的面积,则将要比体壁的表面积大好多倍。
气管壁的水分蒸发量是相当大的。
昆虫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散失大量水分。
昆虫通过气门控制呼吸,也控制水分的散失;(3)通过体壁失水:昆虫的体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昆虫在孵化、脱皮、化蛹、羽化期间,新形成的表皮保;昆虫对环境湿度要求的特点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对环境;①水生性昆虫可以通过体壁吸收水分,当离开水面时容;③钻蛀于浆果内、茎内的昆虫,在钻蛀生活的虫期,同;④裸露生活于植物上的昆虫或虫期,对环境湿度有一定;(二)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