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昆虫种群的结构: 昆虫种群内处于不同发育期的个体组成和分布格局。
3.种群基数: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或成虫)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或指单位时间内昆虫的个体数。
4.生态对策: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5.发育历期:昆虫发育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的平均值。
6.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7.昆虫生态学:是研究和分析昆虫生存、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8.繁殖速率:指一种昆虫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量的最高理论倍数,它反应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能力。
9.迁移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出个体和迁入个体数量差占总体的百分率。
10.寡食性:有些昆虫只吃很少数几种植物,或者与这几种植物有亲缘关系的种类。
11.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同一取样单位中所遇其他个体的平均数。
12.休眠: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主要是低温或高温)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
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成为昆虫的休眠。
13.临界光周期:诱导昆虫种群中50%个体进入滞育的每天光照时间。
15.出生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出生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16.昆虫的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或以雌虫率表示。
17.兼性滞育:昆虫只在某一世代的特定虫态进入滞育,环境条件适于继续生长时不进入滞育,否则就进入滞育的情况。
18.过冷却点:昆虫体液下降到0℃仍不结冰的现象。
过冷却点:昆虫体液开始结冰时的体温。
结冰点:昆虫体液大量结冰时的体温。
29.优势种群:群落中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
如常常一个或几个优势种可能决定群落的特征。
20.种群基数:指某一时间阶段开始的昆虫种群数量。
21.期距:指某种害虫(群体)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代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间隔期的经验值。
22.短日照滞育型:日照时数小于12小时滞育。
23.长日照滞育型:日照时数大于12小时滞育。
24.专性滞育:不论外界条件如何,昆虫只要发育到某一虫态所有个体都进入滞育的情况。
25.临界光照虫态:感受光照刺激的虫态,称为临界光照虫态。
26. 发生期预测: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
27. 发生量预测: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主要是估计害虫数量是否有大发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
28. 作物受害损失预测: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作物损失预测的一种常用方法。
29. 昆虫种群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30.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1 .影响昆虫生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何区别? 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 温度、湿度、降水、光、风②土壤因素: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机械组成等③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昆虫的食物和天敌。
前者如食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情况,质量等,后者包括天敌昆虫,其他动物,致病微生物等.④人为因素:指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昆虫产生的影响.2简述常用的调查种群基数的方法?对一些扩散能力强或具有迁飞性的昆虫的成虫,常以1 支黑光灯诱集的上代总量作为下代的种群基数。
也可在一定空间内,标记(如用喷涂颜料、示踪原子等方法)释放捕回成虫,按释放和捕回的数量比来估计种群基数,其一般公式为:种群基数=(捕回成虫总量/捕回标记成虫量)* 释放标记成虫量。
3.什么是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型?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
季节消长型:昆虫的种群数量随季节的变化而消长波动,这种波动在一定空间内常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形成了昆虫种群的季节消长类型。
单峰型:一年内昆虫种群数量只出现一次高峰。
可分为前峰型和中峰型前者在生长季节前出现高峰。
后者是在生长中期出现高峰双峰型:指在生长季节前后期各出现一次高峰。
多峰型:昆虫种群数量随季递增,出现多次峰期4简述各昆虫滞育与休眠的区别是什么?休眠是指昆虫当时遇到不良环境,立刻停止活动,不再进行生长发育的现象。
休眠可以发生在任何虫态,生理上也无所准备。
滞育则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一般发生在某个固定的虫态。
是否引起滞育常取决于昆虫前一发育阶段的外界环境条件,在生理上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
11有效积温在昆虫学研究和预测预报中的应用?①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
②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③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④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5.什么是特定时间生命表?试述其特点?特定时间生命表是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特点:①系统性:系统地记录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条件下昆虫种群在整个世代从开始至结尾的生存或生殖的情况。
②阶段性:分阶段地记录了各虫态,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生存和生殖情况。
③综合性:记录了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形式。
④关键性:通过对关键因子的分析,找出在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中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虫期6试述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①从食物中获得水分(主要途径)②利用代谢水,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后肠吸收获得。
③通过体壁或卵壳从环境中吸收水分。
④直接饮水。
7.低温致死的原因有哪两种,试论其致死作用?A、不很低的温度下致死作用一些耐寒能力很弱的种类,当长期的处于发育始点以下或0℃左右的低温时,由于体内养分的过分消耗,体质虚弱,生理失调,长期不能恢复而死亡。
B、在0℃以下很低温度下致死作用主要是有机体脱水和体液或原生质结冰的机械作用,细胞和组织破裂,破坏了原生质的氧化作用系统,甚至引起原生质的变性。
8影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有哪些?①不同发育阶段和龄期耐寒力不同②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耐寒力不同昆虫的耐寒力常主要因为虫体含水量及体内脂肪积累等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表现出很大差异。
③同一发育阶段在不同季节内耐寒力不同9为什么干旱时往往导致蚜虫、叶螨等发生严重?①气干旱时,日照充足,环境温度偏高,有利于蚜虫,叶螨繁殖。
雨水多时,很多幼虫、虫卵被雨水冲到地面淹死了。
②它们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
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
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它们繁育。
10试述害虫预测预报按预测时间分有哪几种。
1短期预测 2中期预测3长期预测4超长期预测12.植食性昆虫对食料植物的阶段?①取向、定位阶段②开始产卵或取食阶段③定居或转移阶段④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15.一个成功的预测预报系统对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可靠性测报系统必须是建立在对生物和环境观测的基础上,按照计划的要求,在实施地区经过多年的检验,有较高的准确性。
②简便测报系统必须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方便于应用,利用最有限的资料得到最有效的预测结果,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测报系统的成本③实用性测报系统必须是针对具有有效防治办法的害虫,测报办法要为人们所接受④多用途理想的测报系统最好是一套测报技术,即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能预报害虫的发生程度、防治时期、损失程度以及防治效益等多个项目13秋天寒流来得早和春季天气转暖后的寒流侵袭容易造成昆虫大量死亡。
试分析原因?昆虫体液冻结是低温致死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寒流侵袭昆虫就会过多消耗体力,体质虚弱,生理失调导致其死亡。
另一方面,体液冻结导致机体脱水,细胞组织破裂,破坏了原生质的氧化作用系统,甚至引起原生质的变性16. 影响害虫发生期预测与发生量预测主要因素发生期预测受害虫当时的发育进度和生态因子的影响(昆虫发生的迟早,受气象因子和食料营养状况影响较大,其中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发生量的预测受当时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害虫种群发生基数、生殖能力与繁殖速率、存活率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均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变动)14.简述特定年龄生命表及其主要用途?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指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主要用途是根据特点年龄生命表可组建各种因素与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模式,进行发生量预测。
17、作物损失中应注意哪些因素?1、一种害虫或害虫复合体具有不同类型的为害。
2、影响补偿作用的原因,有个体补偿作用和群体补偿作用,而且被害株本身的补偿作用受作物所处生育期的影响也很大。
3、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
4、使用杀虫剂调节或建立不同的害虫密度水平时,农药除影响害虫外,还可能影响作物产量。
5、通常损失估计建立在产量减少的基础上,而害虫影响还可能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引起市场价格降低,而各地市场标准不同,有可能影响质量评价的一致性。
18、不同生态对策的害虫种群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r-对策型的害虫的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
单纯的化学防治由于此类害虫繁殖能力强、种群易于在短期内迅速恢复,易产生抗药性,因而控害不显著。
但在大发生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迅速压低其种群数量。
K-对策型害虫的防治策略为农业防治为基础,重视化学防治,采用隐蔽性、局部性施药,坚持连年防治,以持续压低种群密度,因其密度一旦压低,不宜在短期内恢复,当种群密度低时重视保护利用天敌,或进行不育防治或遗传防治,以彻底控害。
郭洪清、毛百万、陈乖乖、祥子、藏旭阳、程慧、雪枫跟他媳妇共同制作O(∩_∩)O~五、计算题1. 根据要求,30d 后要提供赤眼蜂成虫进行田间释放,已知该蜂发育起点温度为 10.3 0C ,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有效积温为 261.3 日度,从现在开始应在何温度下饲养才能实现要求。
2. 某年越冬代二化螟蛹期发育进度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日期4月15日):虫态幼虫(龄)蛹(级)1 2 3 4 预蛹 1 2 3 4虫数0 0 0 8 25 12 7 3 0已知当地二化螟预蛹、1级蛹、2级蛹、3级蛹、4级蛹至羽化的历期分别为10天, 8天, 6天, 5天, 3天。
试求当地二化螟(越冬代蛾)的发蛾高峰期。
3. 已知二化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 0C,有效积温为90日度,请计算当环境平均温度为20 0C时,二化螟卵发育完成所需的天数?4.已知玉米螟赤眼蜂全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5 0C,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为235日度。
5月20日预测6月2日(即13天后)是玉米螟越冬代成虫产卵初期,求在何种温度条件下繁蜂,可满足在6月2日适期放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