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总课时 1 学校朗洞中学教者吴德恩年级八年学科历史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国耻,由此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伟大的抗争,义和团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值得弘扬。

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说明在综合国力落后的形势下,落后阶级领导的采用落后观念与斗争方法的反侵略斗争是无法抵挡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侵略者的;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畅想天地栏目中材料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提炼信息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辛丑条约》等史实,深化对中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代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3)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国耻,由此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说明在综合国力落后的形势下,落后阶级领导的采用落后观念与斗争方法的反侵略斗争是无法抵挡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侵略者的;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前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1 课时导入新课
5
自学指导
20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提问
复习旧课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发动
者。

(二)自学指导与教师点拨: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
读,小字部分快读,八分钟后检测学
习效果,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下
思考题:
自学指导一:
1、义和团兴起的经过,结果?
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结
果?
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点拨: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欺
压中国的人民。

从1898年起,活跃在
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
爱国运动。

2、原因是: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

八国军队有西摩尔率领,从大
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遭到义和
团和爱国清军的英勇抵抗,特别是廊
坊阻击战,使外国军队狼狈逃回天津。

各国军队陆续登陆,天津门口洞开,
沿运河向北京进犯,不久攻占北京。

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

最后逼迫
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
约》。

3、经济上,赔款白银
4、5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担保,使中国更加的贫
困,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政治
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军
事上,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外交上,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人
民居住。

通过以上可以得出清政府完
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已经成为“洋
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
读,小字部分快读,五分钟后检测学
习效果,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下
思考题:
学生讨论
回答。

学生讨论。

(先
让学生合上课
本,在小组里自
由表达,然后要
他们打开课本
看看当时实际
上是怎样处理
这场危机的。


学生快速浏览
课本,自学回
答。

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

△以旧带新。

△培养学生感知
能力。

△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能力。

巩固
10
作业
10 1、义和团为什么会失败?
2、小结: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点拨:1、主观:由于自身局限
性,打着“扶清灭洋”旗帜,放松了
对清政府的警惕。

客观:中外反动势
力强大。

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
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总结:
人民反抗:义和团外国势力侵华
-----加剧民族矛盾------廊坊阻击
战---爱国清军北京陷落-----签定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巩固与练习
1、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
同之处:
A都是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B建立了政权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提出了明确的纲领
2、《辛丑条约》签定所产生的最主要
的后果:
A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宣告失败
B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遭到失败
C各国驻兵使馆界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
活动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从1840年以来,侵略者两次攻入北
京城烧杀抢夺,这两次战争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4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三、《辛丑条约》
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

△多媒体展示
△培养学生独立完
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
脑能力。

教学返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图片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2.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3.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5.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仍要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