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义
最后,让我们共同回顾《南京条约》《马关 条约》《辛丑条约》的各项内容,大家有何新的 认识?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补充完整表格, 理出中国的民族危机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8月14 日,是北京历史上 永远不能忘却的日 子。这一天,由世 界上八个主要帝国 主义国家英、美、 德、意、日、法、 俄、奥组成的侵华 联军占领了北京城。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组图片 20世纪初的中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0世纪末的中国 这些图片分别是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照片, 谈谈你的观后感。 20世纪的中国,在世纪初和世纪末呈现给世 界不同的精神面貌:20世纪末的中国繁荣昌盛、 自强自立,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清王朝腐朽 衰败,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和 《辛丑条约》的签订。
(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及 时穿插、补充相关资料、图片、影视作品) 各组的讲解非常精彩,展版布置各具特色。 重温了这段历史后,我想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 要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启示或思考 交流一下,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如短文、诗 歌、绘画等)表现出来。由大家共同参与评价, 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俄、英、美、日
德、法、意、奥
(奥匈帝国)
影响:中国民族危机全
义和团抗击 面加深,清王朝成
为“洋人的朝廷”。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自主学习 展示成果
同学们,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倍受帝国主义侵略 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 的抗争史。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段惨痛的经历。 (表格)(补充半封建、半殖民地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精选部 分图片、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八国联军侵华历 史展”简易版。(课前布置收集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图片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现在请各组派两名同学作讲解员,生动讲述你们展 区中的内容,(教师强调突出一个主题:八国联军侵 华和义和团的抗争)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
强的抗争,但中国的民族危机仍然全面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 深渊。
本课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本课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 “洋人的朝廷”。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 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己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 品等方式独立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大致情况, 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认识。由 于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层次的要 求,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 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从而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的同时,深入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 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 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 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真正体会到“落后就 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 历史责任感。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 己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 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
20世纪末的中国
20世纪初的中国
故 宫
老北京外城城墙
祈年殿
被焚毁前的颐和园
20世纪末的中国
20世纪初的中国
天安门广场
1906年的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西长安街牌楼
讲授新课: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 《辛丑条约》 签 订 1901年 清 —— 俄、英、美、 (李鸿章)日、德、法、 意、奥匈帝国 内容(略)
过渡:刚才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反思了这段惨 痛的历史。形式新颖,反思深刻。下面请大家看 一段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历史短剧,想一想这是 哪一段历史?看后你有什么感想?
《辛丑条约》
合作学习 情感升华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下 面请同学们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提炼 本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时间、签字双方、内容、 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给中 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师先分析其中一条,其 余的则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收 集整理资料、制作简易展版的过程,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反思启示,开发学生的 发散思维;通过比较表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 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编演历 史短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 兴趣。
当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正 加紧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惊慌失措,他们一面威 胁清政府加紧出兵镇压义和团,一面策划直接出兵干 涉。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7月 14日攻占天津,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随后这支 兵力达两万人的侵略军,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逼。在 这危急关头,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全力抵抗侵略,反 而任命奕和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向侵略者乞和。 8月13日,八国联军进攻通州,当晚日俄军队抵达北 京城下。日军进攻朝阳门,俄军进攻东便门,守城清 军和义和团顽强抵抗。14日,英军攻破广渠门,俄、 日等国的侵略军也相继入城,北京终于失陷,落入八 国联军的手中。同日,慈禧太后接连五次召集御前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 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 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 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条约对中国民族危 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 括、归纳能力。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 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 重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绘制 和识别历史地图,表演和运用成语以及合作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