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底之蛙课文原文教案

井底之蛙课文原文教案

井底之蛙课文原文教案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井底之蛙教学设计13(坐井观天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

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

“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

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

”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

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板书设计:篇二:《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3、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教学难点: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看图猜寓言,说寓意”。

2、引出课题《井底之蛙》。

二、合作交流,品味课文。

1、预习情况检查反馈。

2、全体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意。

4、汇报交流:问题一:蛙生活在井里的快乐是什么,问题二:鳖生活在海里的快乐是什么,问题三:对照井蛙与海鳖的快乐,说说井蛙为什么会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5、学生谈体会。

四、拓展练习。

1、小练笔2、自学寓言《夜郎自大》。

教学反思:“井底之蛙”被用来讽刺目光短浅的人,这一点很多学生都了解,甚至在生活中会时常用到。

文中青蛙从最开始对自己的小井的夸耀到最后瞠目结舌,觉得自己很渺小的转变过程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寻求该答案的过程,也是解读课文的过程。

对此,我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问题,从而进入“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情绪高涨地探讨问题,做到愉快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把握的还不是很好,课后,还要鼓励学生多读。

课后的作业让孩子自学寓言并搜集其他寓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就结合了课文的阅读,将学生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篇三:《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孙凤霞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都喜欢读寓言故事,咱们就来做个看图猜寓言,说寓意的游戏吧~出示课件:图片《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2、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过渡:就是这只小青蛙,跃出井外,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变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只井底之蛙。

板书课题:《井底之蛙》,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过渡:你要想知道这个故事,请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还可以默读,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一起读,要把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

(1)生字读准了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2)全班汇报。

3、理解生词。

“涝”与“旱”反义词,出示图片。

瞠目结舌:4、词语都理解了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课文,指名,朗读评价。

三、学习课文。

1、体会井底之蛙的快活。

(1)你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哦,你知道朗读的语气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联系。

这是一个朗读的小窍门,还需要用什么语气,(快乐、自大、骄傲满足??)(2)看,同学们读书的体会多丰富~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 (没有谁)这说明什么,哎呀,简直目空一切呀~(独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简直是井底大王~(极点)极点说明什么,在青蛙眼里快乐的极点是什么,板书:跨井栏、倚井栏(3)看,就是这些关键词,把青蛙那得意样儿表现的生动、形象,他们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美吗,老师有个小窍门,重读关键词,小青蛙会更加活灵活现。

(4)自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一会儿我要看看那只小青蛙最快活,学生练习朗读。

2、体会东海之大。

过渡:这么快乐的小青蛙最后怎么样了,(觉得自己很渺小)跨井栏、倚井栏,不是应该到了快乐的极点了吗,怎么还会觉得自己渺小,(遇到了螯)哪里来的鳌,(板书:东海之鳌)(1)为什么鳌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小组里读懂鳌的话,讨论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千仞:广阔的看不到边际,深的没法量,这样的大海和那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怎么样,没法比。

旱涝:连大地都干裂,连城市都会淹没,却看不出大海增减。

这说明什么,大快乐:在东海之鳌的眼里,快乐是什么,也是跨井栏、倚井栏的乐趣吗,板书:住在东海总结:(1)青蛙曾经很满足,觉得自己最快乐,但在东海之鳌的对比之下,才发觉自己的竟是如此的渺小。

(板书:快乐)(2)让我们一起读读鳌的话,记住他对井底之蛙的教诲。

小结: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3、体会寓意。

故事读到这里,你最想把它送给谁,这则寓言就是在讽刺这些盲目自大,见识短浅的人。

四、总结。

但愿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心里,让你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让你更好学,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井底之蛙跨井栏倚井栏东海之鳌住在东海快乐《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