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看第二子目第一段的内容。根据课本列举出丝织业发展的表现。
看书了解汉代的冶铁技术。在中间找出汉代冶铁业进步的表现。
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从城市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找出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作业设计
学程导航第43页尝试训练1-5题
44页自主检测1-4题
种桑是为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工具先进:提花机
织技高超:花纹精美
染技非凡:色彩多样
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铁农具数量增多、钢材制作兵器
水排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其用途是水力鼓风。
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四、小结课文。
对照板书梳理本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
讨论43页的第4题。这些规定对不对。
养蚕可以收蚕丝,丝可以制成丝织品,麻可以织布。而丝织、麻织都属于手工业的范畴。那么广泛地种桑
挂“秦汉关中水利图”
看看两汉是怎样治理黄河的。看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把主要内容复述一次。
阅读课本上第一个子目下面的第一段小字内容,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汉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看第一子目里第二段小字内容,把农业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全找出来。
二、预习讨论
对照预习题阅读课文。
讨论展示。
三、自主学习
农业的发展。学生看书并复述。
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田蚡是为了个人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
耕作工具:
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
播种工具:耧车
课本上提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请同学们想一下,种桑、种麻是为了什么?
难点:1.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的关系。
教
学
资
源
预
习
设
计
学程导航第42页请你思考1-5题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引入
理解图中连接泾水和渭水的这个水利工程叫白渠,是汉武帝时接受白公的建议开凿的,白渠在长安附近,长200里,灌溉田地达45万亩。对关中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3、 两汉经济的发展
共几课时
13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认识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