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目标检测主观题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目标检测主观题参考答案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3.内容:分封主体是同姓亲族,同姓亲族、功臣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获得大量的物资、武装、人口等;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作用: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建立起比商代内外服制度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明确的政治体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3.(1)反映出宗法分封制的日益破坏和削弱。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实力的增长,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政治上:建立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4)影响: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3. 措施: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夺回大将掌握的兵权;实行禁军制度。

行政上: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下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各州郡的财赋除自流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由中央控制掌握。

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

但带来严重的“三冗”社会问题。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2.(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为便于军事的需要故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离宫廷很近,便于工作;“承旨、出政”合为一体,简化处理政务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军机处官员跪受笔录;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
统一与领土完整。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古代文明的延续;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高度强化的集权要求对人们思想的控制、特务统治强化、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对民众而言是沉重的兵役、徭役。

明清时期,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新的民主思想产生,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社会进步。

13.(1)秦汉政治制度:变动: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它包括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地方制度、选拔官吏的制度和法律制度。

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特别是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唐朝政治制度:变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及选官科举制度等。

影响: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中创新。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2.(1)形成了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的城邦政治特点;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各地区先进的文化。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3.(1)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和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2)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3)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3.(1)保护私有财产。

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2)历史作用: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手段,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维系罗马统治的有效工具;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法律的形式,为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的楷模;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
13. (1)集中阐述了英国国王的权力问题。

国王的权利不断衰落发展到统而不治。

(2)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政体:君主立宪制。

突出特点:国王“统而不治”,
但也起着维系国家纽带的作用。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13.(1)标志:英: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1787年宪法的制定。

(2)政治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3)共同点: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都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都实行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最大区别: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民主共和政体的元首是选举产生的。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7.(1)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异同:两国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但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德国君主掌握国家大权。

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和议会的斗争,最终战胜王权,夺取政权;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用法律限制王权,实现了议会至上,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德国通过普鲁士进行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保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最基本特点: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

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