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育婴师培训课件

高级育婴师培训课件

高级育婴师培训课件国家高级育婴师资格培训课件-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重要性: 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重要性: (连续的 1、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连续的、有阶段性)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连续的、有阶段性) ( 2、婴幼儿发育的敏感期; 、婴幼儿发育的敏感期; 3、做发育监测便于早期发现、早期纠正; 、做发育监测便于早期发现、早期纠正; 4、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5、根据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制定适宜的指导方案; 、根据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制定适宜的指导方案;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适宜的环境、2、适当的体位、 3、应在孩子安静和觉醒的情况下进行、 4、按孩子生理的标准进行客观的判断、、一次不成功, 5、一次不成功,要重复监测 6、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掌握标准, 7、不能主观下结论,以免增加家长的负担、不能主观下结论, 8、准确的手法及敏感的判断力、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头围: 不管足月或早产儿,头围的生长在前三个月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不管足月或早产儿的生长在前三个月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头围: 不管足月或早产儿,头围的生长在前三个月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 2、观察清醒或睡眠状态:(正常、易激惹、嗜睡、清醒或睡眠的时间,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正常、、观察清醒或睡眠状态: 正常易激惹、嗜睡、清醒或睡眠的时间,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

) 3、觉醒程度; 、觉醒程度; 4、哭声: 异常的哭声:高尖、无回声、虚弱或单调) (异常的哭声、哭声: 异常的哭声:高尖、无回声、虚弱或单调) ( 5、吸吮动作: 是否协调,吸吮时是否有青紫情况) (是否协调、吸吮动作: 是否协调,吸吮时是否有青紫情况) ( 6、视觉的追踪: 个月可做到左右的 90 度,上下 30 度) 视觉的追踪: (3 视觉的追踪 ( ?,2 左--20 ?,个月为 30 ?左右,3 个月以上可以看到右, 1 个月的新生儿有效视觉范围 18屋顶(分不清是什么) 个月之前为被动追踪( 红球) 月以后为主动追踪( 。

3 ,3 到屋顶(分不清是什么) 个月之前为被动追踪( 红球) 月以后为主动追踪(父母脸的轮。

,廓) 。

7、斜视及眼球的振颤:明显的单侧或双侧的斜视,眼球不能注视物体并有水平的摆动。

偶尔 (偶尔、斜视及眼球的振颤:明显的单侧或双侧的斜视,眼球不能注视物体并有水平的摆动。

( 的一次,为一过性反应) 的一次,为一过性反应) 8、婴幼儿的自然活动: 、婴幼儿的自然活动: 平躺在床上,观察肢体活动的频率和对称性(肌张力是否对称) 平躺在床上,观察肢体活动的频率和对称性(肌张力是否对称) 。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仰卧,把的头转向一侧时,表现为射箭的姿势,任何月龄出现都属异常( 仰卧,把的头转向一侧时,表现为射箭的姿势,任何月龄出现都属异常(4 个月以前偶尔的一次,为正常) 月以前偶尔的一次,为正常) 。

10、肢体姿势不对称: 、肢体姿势不对称: 在自然体位下,头和脊椎应在一条直线上。

先天性斜颈的孩子除外) (先天性斜颈的孩子除外在自然体位下,头和脊椎应在一条直线上。

先天性斜颈的孩子除外) ( 11、面部肌肉麻痹: 、面部肌肉麻痹: 一般情况下有严重的脑损伤哭闹时面部肌肉不对称。

情况下有严重的脑损伤, (3 一般情况下有严重的脑损伤,哭闹时面部肌肉不对称。

个月以前偶尔的一次嘴 ( 角的振颤,属正常。

角的振颤,属正常。

) 12、异常活动: 、异常活动: 持续或经常性的振颤或痉挛。

新生儿一过性的振颤属生理行为,正常现象) (新生儿一过性的振颤属生理行为持续或经常性的振颤或痉挛。

新生儿一过性的振颤属生理行为,正常现象) ( 13、双手及双脚的摆动: 、双手及双脚的摆动: 婴幼儿采用坐抱的姿势,观察双手和双脚的摆动幅度及对称性。

婴幼儿采用坐抱的姿势,观察双手和双脚的摆动幅度及对称性。

14、脊柱的监测: 、脊柱的监测: (1)头部的腹侧屈曲: )头部的腹侧屈曲: 取仰卧位,一手扶着孩子的胸腹部,另一只手托起宝宝的头,取仰卧位,一手扶着孩子的胸腹部,另一只手托起宝宝的头,轻轻让宝宝的下巴靠近自己的胸部。

正常情况下头部屈曲不引起对抗肌的抵抗变化。

巴靠近自己的胸部。

正常情况下头部屈曲不引起对抗肌的抵抗变化。

(2)躯干的腹侧屈曲:取仰卧位,一手扶着孩子的胸腹部,另一只手扶着宝宝的脚丫, )躯干的腹侧屈曲:取仰卧位,一手扶着孩子的胸腹部,用力用脚去够自己的头部。

(生理状态下个月以前是做不到的,个月基本可以做到。

)监测用力用脚去够自己的头部。

生理状态下 4 个月以前是做不到的,5 个月基本可以做到。

监测 ( ) 宝宝身体腹侧的肌张力。

宝宝身体腹侧的肌张力。

(3)躯干的背侧伸展: )躯干的背侧伸展: 个月以后的。

取侧卧位,一手扶宝宝的肩膀,另一只手握着宝宝的脚丫,适合 3 个月以后的。

取侧卧位,一手扶宝宝的肩膀,另一只手握着宝宝的脚丫,往后牵拉宝宝的下肢,让脊柱做个侧面弯曲( 度左右) 过度的弯曲都属不正常。

过度的弯曲都属不正常后牵拉宝宝的下肢,让脊柱做个侧面弯曲(45 度左右) 过度的弯曲都属不正常。

(4)躯干的侧面弯曲: )躯干的侧面弯曲: 取仰卧位,一手扶着宝宝的胸腹部,另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丫,向左右摆动( 取仰卧位,一手扶着宝宝的胸腹部,另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丫,向左右摆动(45 度左右) 过度的弯曲及不对称都属不正常。

过度的弯曲及不对称都属不正常。

度左右) 过度的弯曲及不对称都属不正常。

、惊厥状态:在平时睡眠过程中有没有惊厥惊醒,并伴有局部的抽搐( 15、惊厥状态:在平时睡眠过程中有没有惊厥惊醒,并伴有局部的抽搐(生理上的惊厥除如缺钙) 外,如缺钙) 。

16、角弓反张: 大脑受到损伤) (大脑受到损伤、角弓反张: 大脑受到损伤) ( 当婴幼儿仰卧时,颈部放松,观察颈部与床面之间有无空隙,当婴幼儿仰卧时,颈部放松,观察颈部与床面之间有无空隙,在 1 岁以内的婴幼儿几乎没有空隙。

没有空隙。

17、持续握拳,并有拇指内收的现象: 、持续握拳,并有拇指内收的现象: 新生儿经常是握着拳头的,但在安静和睡眠是张开的,个月时手经常是张开的。

新生儿经常是握着拳头的,但在安静和睡眠是张开的,2 个月时手经常是张开的。

4 个月如有拇指内收或持续握拳,应注意异常情况进行纠正。

个月如有拇指内收或持续握拳,应注意异常情况进行纠正。

18、被动肌张力监测、 )跟耳征角: 仰卧位,下肢上举与床面的角度) (仰卧位 (1)跟耳征角: 仰卧位,下肢上举与床面的角度) ( 与床面的角度 1—3 月 80—100 度; 4—6 月 90—130 度; 7—9 月 120—150 度; 10—12 月 140—170 度; (2)内收肌角(两腿之间的角度) )内收肌角(两腿之间的角度) 1—3 月40—80 度; 4—6 月 70—110 度; 7—9 月 100—140 度; 10—12 月 130—150 度; (仰卧位 (3)蝈窝角: 仰卧位,用手握住小腿,屈膝屈胯到腹部两侧,小腿和大腿之间的角度) )蝈窝角: 仰卧位,用手握住小腿,屈膝屈胯到腹部两侧,小腿和大腿之间的角度) ( 1??3 月 80??100 度; 4??6 月 90??120 度; 7??9 月110??160 度; 10??12 月 150??170 度; (4)足背屈角(仰卧位,脚背与腿之间的角) )足背屈角(仰卧位,脚背与腿之间的角) 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60—70 度; 异常情况:双侧不对称,异常情况:双侧不对称,慢角大于 60—70 度或快慢角相差10 度。

(5)围巾征(仰卧位,肘关节和身体中线的关系) )围巾征(仰卧位,肘关节和身体中线的关系) 月不过中线; 1—3 月不过中线; 4—6 月刚过中线; 月刚过中线; 月过中线; 7—9 月过中线; 10—12 月水平位; 月水平位; 19、主动肌张力监测: 、主动肌张力监测: (1)头的控制:仰卧位时拉起宝宝到坐位,观察婴幼儿在坐位时头的位置。

4 个月以后,头和 )头的控制:仰卧位时拉起宝宝到坐位,观察婴幼儿在坐位时头的位置。

个月以后,脊柱成直线。

脊柱成直线。

(2)颈部的主动收缩:婴幼儿在拉起或放仰卧位时,颈部的控制情况,一般情况下,头和脊 )颈部的主动收缩:婴幼儿在拉起或放仰卧位时,颈部的控制情况一般情况下,柱应在一条直线上。

个月以前的幼儿不持续,个月以后,头和脊柱可成直线。

柱应在一条直线上。

3 个月以前的幼儿不持续,4 个月以后,头和脊柱可成直线。

过度的屈曲和仰卧均属不正常。

和仰卧均属不正常。

(3)手的主动抓握: )手的主动抓握: 3 个月以前幼儿有抓握反射,3 个月以后就有了手的主动抓握能力,但不持续,6 个月以个月以前幼儿有抓握反射,个月以后就有了手的主动抓握能力,但不持续,后都能主动抓握。

后都能主动抓握。

(4)翻身: )翻身: 3 个月的幼儿可以从侧卧到俯卧,4??5 个月可以仰卧位到俯卧位。

个月的幼儿可以从侧卧到俯卧,个月可以仰卧位到俯卧位。

(5)主动爬行: )主动爬行: 新生儿身体可向前爬行,是先天性的反射,会消失。

个月可以爬行,新生儿身体可向前爬行,是先天性的反射,会消失。

在生理状态下 7??9 个月可以爬行, 10 个月会爬行。

个月会爬行。

(6)支撑反应: 脚的支撑) )支撑反应: 脚的支撑) (脚的支撑 ( 1—2 月的有支撑反映,以后的几个月消失,5 个月时重新建立。

月的有支撑反映,以后的几个月消失,个月时重新建立。

(身体的主动控制能力 (7)拉起到坐位的姿势: 身体的主动控制能力) )拉起到坐位的姿势: 身体的主动控制能力) ( 1—4 月没有此能力,5—7 月有,但不持续,8 个月后具备此能力。

月没有此能力,月有,但不持续,个月后具备此能力。

(8)瞬间的独坐姿势: )瞬间的独坐姿势: 5 个月后有此能力(青蛙坐) 个月后有此能力(青蛙坐) ,6—8 个月有,但不持续,9 个月后具备此能力。

个月有,但不持续,个月后具备此能力。

, 20、几种原始反射: 、几种原始反射: (1)自动踏步 ) 1??3 月有此反射,4??5 月消失,7 个月重新建立。

月有此反射,月消失,个月重新建立。

(2)拥抱反射 ) 1??3 月有此反射,4 个月可支配自己的胳膊(但不定位) 建立双臂合作的能力。

月有此反射,个月可支配自己的胳膊(但不定位) 建立双臂合作的能力。

,建立双臂合作的能力, (3)握持反射 ) 3 个月消失,4 个月建立手的主动抓握能力但不持续,6 个月能主动持续抓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