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10-16T11:31:03.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安美荣[导读] 探讨颅脑损伤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
安美荣(广东省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 5239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4月我科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
结果通过责任制全方位整体护理,对症支持处理,认真详实记录,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认真细致做好颅脑损伤的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
颅脑损伤是指外力造成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其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细心的观察护理、可早期发现问题,配合医生及时治疗,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现将2年来12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脑外伤患者126例,其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17~72岁,平均43岁,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及神志、感觉、运动障碍等改变,并伴有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除2例入院即无生命体征死亡外,其余均顺利出院。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意识意识是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功能的反映,意识状态及其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是分析病情轻重的重要特征;可通过语言、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以及辨别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如昏迷程度加深,提示颅内病变加重,昏迷逐渐变浅常为病情好转的反应。
如患者由烦躁不安转为安静或尿失禁,或由清醒转为昏迷或昏迷程度加深,均提示可能有迟发性血肿出现,应及时处理。
2.2 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若发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快速静滴 20%甘露醇 250 mL。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度昏迷,是病危的前兆,应积极抢救[1]。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变化;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颅脑损伤程度严重,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呼吸变慢且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轻症患者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昏迷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颅内压增高者床头抬高15°~30°,减轻脑水肿[2];颅底骨折有脑脊液耳漏者应卧向患侧,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3.2 保持呼吸通常及时清除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若患者舌后坠时,应托起下颌或用舌钳将舌拉出,确保呼吸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3.3 脱水药物治疗的护理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常用 20%甘露醇 250 mL快速静脉点滴,呋塞米静脉推注,应及时监测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同时观察穿刺血管有无发红肿胀,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4 吸氧及引流管的护理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氧浓度 30%~50%,血氧饱和度应>95%,恢复期可行高压氧治疗;血肿清楚后,无菌引流袋要低于头部20cm,过高不利于引流,易使引流管内液体反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过低会导致血肿内负压过大,产生再出血[3]。
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等,保持引流通畅。
3.5 安全防护[4]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发生强直性痉挛或癫痫发作,事先应加床挡以防坠床,发作时将裹好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3.6 高热的护理因低温能改善脑缺氧后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减轻脑水肿。
降温治疗越早越好,头部、颈静脉、腋窝置冰袋,或给予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降温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冻伤。
3.7 饮食护理急性期采取静脉补充营养,每日补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之间,维持尿量在1000ml以上。
麻醉清醒后 6 h,吞咽无困难者可进少量流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为宜,不能进食者,视病情给予胃管进行鼻饲。
3.8 心理护理颅脑损伤对患者及家属都是意外打击,首先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与患者家属一起影响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运用同感心认同患者对病痛的陈述,以倾听、陪伴、触摸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关爱,接受患者对病痛的感受及反应,应用音乐疗法引导患者想象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可起到松弛和减轻病痛的作用;对后遗偏瘫、失语、遗尿的患者应耐心护理,通过暗示、例证、权威性的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5]。
3.9 康复期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询问其需求,给予满足,帮助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期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配合理疗、针刺等措施,促进功能恢复,减少神经功能后遗症;告知患者及时到医院复诊。
4 小结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伤势严重,护理难度大,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护理技术。
早期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降低了致残率、病死率;同时注意加强环节和细节护理,防止病情发展。
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重视患者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协助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茜,李君,钱磊.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6) 1:158.
[2] 赵秀芹 ,王春艳 ,王学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 (2) :56.
[3] 郭玉芬.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951—4952.
[4] 周格丽.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J]. 全科护理,2010,(19) 8 :1744-1745.
[5] 魏亚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监护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5( 13) :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