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专利权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黄鸿飞20094351、李震20090787 吴仁洪20094111、张宽20094496 黄炎清20096587、魏明洋20090782 董万祥20094722、孙志桐20091273 周日旺20091570、赵峘湜20094412 王明才20093908 ——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2班男生组张某在A研究所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工作。
2001年1月张某从A研究所退职并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开发合同。
该合同约定: B公司提供研发经费设施等必要的研究条件张某主持从事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医疗器械的研发工作该医疗器械被称之为“骨质增生治疗仪”该产品研发成功之后B公司付给张某30万元报酬该产品的发明人为张某。
2002年6月张某主持研发的“骨质增生治疗仪”获得成功B公司依约付给张某30万元报酬。
2002年7月B公司将“骨质增生治疗仪…的专利申请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C公司C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
2002年8月12日C公司就“骨质增生治疗仪”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于同日收到该申请文件在经初步审查后受理了C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
同年9月1日A研究所就与“骨质增生治疗仪…相同的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该发明创造被称之为”骨质增生治疗器“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在初步审查后以C公司已经就相同的发明创造在A研究所申情日之前申请专利为由驳回了A研究所的该发明专利申请。
A研究所经过调查后认为C公司无权就“骨质增生治疗仪”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理由为: 第一张某作为“骨质增生治疗仪”的发明人在A研究所从事的工作与该发明创造有关其退职后与B公司合作开发的该产品应当属于A研究所的职务发明A研究所之外的任何人无权就此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第二A研究所实际于2001年5月就已经完成“骨质增生治疗器”的发明而“骨质增瘟埔恰钡姆?鞔丛斓耐瓿墒奔涫?2002年6月因此“骨质增生治疗仪”不具有新颖性。
为此A研
究所就被驳回申请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张某在获悉B公司将“骨质增生治疗仪”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给C公司之后以B公司将该专利申请权转让给C公司未经其同意为由于2002年10月8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该转让行为无效。
经查:张某与B公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合同未就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的归属作出明确规定C公司不知道张某与B公司的合作开发关系。
1)张某和B公司在合作开发合同中约定张某为“骨质增生治疗仪”的发明人是否妥当可否将B公司列为发明人和专利权人 2)张某退职循与B公司合作开发的“骨质增生治疗仪”是否属于A研究所的职务发明 3)A研究所以其完成的“骨质增生治疗器”的时间早于“骨质增生治疗仪”的完成时间为由认为“滑质增生治疗仪”不具有新颖性是否正确 4)张某请求人民法院确认B公司将该专利申请权转让给C公司的行为无效是否成立 1)首先张某和B公司在合作开发合同中约定张某为“ 骨质增生治疗仪”的发明人是妥当的。
因为张某主持“骨质增生治疗仪”的研究开发可以认为张某是对发明创造具有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其次不能将B公司列为发明人。
因为发明创造是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发明人只能是自然人。
B公司可以成为专利权人。
专利申请人可以是发明人也可以不是发明人只要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对发明创造具有合法所有权的即可以成为专利申请人进而成为专利权人 2)张某退职后与B公司合作开发的“骨质增生治疗仪”不属于A研究所的职务发明。
因为根据有关规定退职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有关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而张某退职时间与张某和B公司合作开发的“骨质增生治疗仪”的完成时间已经超过1年 3)A研究所以其完成的“骨质增生治疗器”的时间早于“骨质增生治疗仪”的完成时间
为由认为“骨质增生治疗仪”不具有新颖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我国采取的确认新颖性的公开时间是申请日时间标准而不是发明
创造完成的发明日标准。
尽管“骨质增生治疗器”的完成时间早于“骨质增生治疗仪”但是其申请专利的申请日却晚于“骨质增生治疗仪”的申请日因此A研究所提出的理由不成立 4)张某请求人民法院确认B公司将该专利申请权转让给C 公司的行为无效成立。
因为根据有关规定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人共有。
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应当经过其他方的同意并且其他方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B公司作为共有一方在转让“骨质增生治疗仪”的专利申请权时应当经过张某同意且张某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B公司在未经张某同意的条件下将“骨质增生治疗仪”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给C公司是无效的。
2002年8月,国务院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后,维持专利委员会的驳回结果。
2003年5月,法院支持张某诉讼请求,依法解除B公司与C公司的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由此给C 公司造成的损失由B公司承担,由双方另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