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完整ppt
一、社会研究方法
•
•
•
社会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与预测社 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它是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 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 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正是以经验性、实证性为特征的社会研究 方法使社会学与哲学相区分,使社会科学 与人文科学相区分。
归纳与演绎
•
归纳推理是指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
象的客观描述,概括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 性,由此建立理论以说明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
•
演绎推理则指从某一理论出发,依据这一理论
推导出一些研究假设,然后到现实中观察具体现 象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如果观察到的事实与假 设相符,则证实了原有的理论;如果事实与假设 不相符,则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补充。
•具体方法与技术
指的是在研究过程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 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 操作程序和技术。 (见下图)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 社会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
哲 学 与 科 学 方 法 论
学 科 方 法 论
研 究 法
研 究 设 计 类 型
资 料 收 集 方 法
资 料 分 析 方 法
一、概念与变量
• • • • •
概念 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 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其功能 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 到的事物的方式。 概念是由名词、抽象定义、经验内含组成的。 概念只有在作出定义之后,才有意义。
概念的抽象层次、涵盖面、特征三者关系
变
•
量
• • •
定义 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子范畴、不同 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如,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年龄、社会阶 层 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做常量 它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 转换来的。 变量类型:
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的比较
定量研究
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 逻辑过程 理论模式 主要目标 分析方法 主要方式 资料收集 研究特征 实证主义 科学范式 演绎推理 理论检验 确定相关、因果联系 统计分析 实验、调查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 客观
定性研究
人文主义 自然范式 归纳推理 理论建构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文字描述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主观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
• • •
•
• •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由以下几个步骤或阶段组 成: (1)提出问题或研究假设。 (2)制定研究方案。将研究课题具体化,确 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3)观察。即采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事实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即对事实进行归 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 (5)得出研究结论。即通过分析、抽象和综 合得出理性认识。
假设的陈述方式: (1)条件式:如果A,则B (2)差异性:A不同,B也不同 (3)函数式: “A是B 的函数:A=f(B)”
练习:离婚率上升与青少年犯罪增加相关
属于哪种方式?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社会研究是在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进行的。在抽象 层次的任务是建立科学理论。 • 理论的特征: (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如,观察、实验、比较等。
•定量研究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最典型的特征。
(1)定量研究侧重于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2)其目标:确定变量间关系、相互影响、因果联系; (3)在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系统化和操 作化; (4)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是其常见的研究方式
人文主义方法论
认为,研究社会现象,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 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 的主观性。 •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预 测的 ;社会历史事件不存在普遍的客观规律 ; •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社会研究 ;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特征
定量观察
•
•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量的资料,通 过描述统计,概括出其的特征和规律,并以 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即定量观察。 其对观察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文化 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 的形式表述。
定性研究
•
•
进行实地研究的方法,深入到某个村或镇,与当地 居民交谈,详细记录他所得到的回答和访问对象的 各种特征。 通过对访问资料的综合、比较、归纳和分析,可概 括出人们的生育意愿类型(即哪类人愿多或少生育 及生育多少,哪类人愿生男或女)及其与之相关的 各种因素(影响因素)。从而形成对具体现象的个 体描述,即定性研究。
•
•
• •
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 而社会研究是一种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从科学的程序上看,社会调查实际上是直接收集 社会资料或数据的过程,它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途 径和手段。 社会研究要对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加工、分 析和推理,以求确定社会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社会研究包括收集资料的过程,但收集资料并不 局限于社会调查,还有实验法、文献法。
•
(1)其侧重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2)主要目标: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 (3)在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方式、手段上的灵活性、特 殊性; (4)常见的研究方式: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等。
•研究方式
它是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也 称研究法。所解决的是 “如何进行社会调 查研究”。 或者说,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 • • •
•
主要内容: 一、理论及其层次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 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 • •
一、理论 二、理论的层次 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一. 什么是理论
• •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的含义与其它场合出现的 理论有所不同,界定上也有所不同。 美国社会学家巴比:“理论是对生活某一方面有关 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主讲:西北师大政法学院 罗杰群
目录
•
• •
•
• • • • • • • • •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第六章 抽样 第七章 调查研究 第八章 实验研究 第九章 文献研究 第十章 实地研究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SPSS统计技术) 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
其 他 研 究 手 段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
• •
在研究法的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 实地研究 等四种研究方式反映了两种方法论的 倾向: (1)以实验、调查、文献研究为代表的定量 研究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 的倾向。 (2)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式,则集 中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倾向。 见下表
• • • •
三条标准: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 •
社会理论是以抽象的概念来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理 论与社会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
•
理论的基本要素构成: 概念 变量 命题 假设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
•
方法论 它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 本的理论假定、研究原则、研究逻辑等。 所解决的是 “如何看待和解释社会现 象”。
•
•
• •
两种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
•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
; •要通过具体、客观地,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将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法则引入社会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
五个相关联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设想; (2)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3)收集资料; (4)整理与分析资料; (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 其逻辑过程也是由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构成的。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
本章主要学习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 与研究的关系;理论的建构与检验。
自变量d自
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
如,迪尔凯姆在研究自杀现象时,三个变量:婚姻状况— 社会整合度—自杀率
变 量(二)
•
变量类型
二元变量、多元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以后讲)
•
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含正相关、负相关) (2)因果关系 (3)虚无关系
二、命题与假设
理论的特征: (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 社会研究是在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进行的。在抽 象层次的任务是建立科学理论,说明社会现象的本 质。
二.理论的层次
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对社会的研究一直是多层 次、多角度的。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理论 划分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 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
如,社会变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等。
(2)中观理论:它是以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为对 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如,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等。
(3)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 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 验检验。
如,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