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稀油站集中润滑培训课件

稀油站集中润滑培训课件

防止漏泄
检查弹簧及钢球,并进行清洗修 理或换新的
稀油站常见故障及处理
1.电动机不动作 2.进油管断裂 3.联轴器损坏 4.油泵轴承磨损 5.油泵间隙过大 6.溢流阀故障 7.阀门开度不正确
没有压力或压力很低
1.检查或更换电动机 2.更换进油管 3.更换联轴器 4.更换轴承 5.处理或更换油泵 6.清洗或更换溢流阀 7.调整阀门开度
v 2.油泵应尽量接近油箱,吸入高度不得大于 500毫米。
v 3.油泵连接应牢固,进出口接头,不得有松 动、漏气长期使用,油液必须清洁,不应有任 何腐蚀性物质和机械杂质。
v 5.油泵转动时应按标牌指示方向转动。 v 6.溢流阀应尽可能靠近油泵,最好是直接与油泵相
安全阀坏了,油内进入空 干油站压力表挺不住压力 气;换向阀柱塞配合不严;油 泵柱塞间隙过大
修理安全阀; 排出管内空气; 更换柱塞;研配柱塞间隙
法兰盘端面不平;连接处没 连接处与焊接处漏油 有放垫;管子连接时短了;焊 口有砂眼
拆下修理法兰盘端面;放垫 紧螺栓;多放一个垫并锁紧; 拆下管子重新焊接
冷却器的使用与维护
4.高压信号
v 当系统的工作压力超过正常的工作压力 1.25MPa时,就要发出高压信号,绿灯亮、 电笛鸣。值班人员应立即检查并消除故障。 启动备用油泵、强迫主机停转等,常是采 用电接触压力计及压力继电器来进行控制 的。
5.油箱的油位控制
v 油箱的油位控制常采用带 舌簧管浮子式液位控制器。 当油箱油位面不断地下降, 降到最低允许油位时,液位 控制器触点闭合,发出低液 位示警信号,红灯亮、电笛 鸣,同时强迫油泵和主机停 止运行。当油箱油位面不断 升高(可能是水或其他介质 进入油箱内),达到最高油 液位面时,则发出高液位示 警信号,红灯亮、电笛鸣, 应立即检查,采限措施,消 除故障。
v 1.操作规程: v a.使用前检查所有附件与仪表,并查看各连
接处是否固、泄漏。 v b.将冷却器热侧排气阀打开,再缓缓打开热
进阀门(此时热介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 热介质充满后,关闭热进阀门及热侧排气 阀。
冷却器的使用与维护
v C.将冷却器冷侧排气阀门打开,再缓缓打开冷进阀 门(此时进冷介质排出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冷介 质充满后,关闭冷进阀门和冷侧排气阀。此时两种 介质均处于静止状态,经热交换后,温差逐渐减 少。
7.系统自动测温装置
v 系统中有关部位的温度在运 行中都要进行定时测量,以 便掌握运行情况。如油箱、 排油管、进、出冷却器的油 温和水温,都要随时测量。 为此,采用了温度自动测量 装置。常用的测量装置是热 敏元件和电桥温度计 。
8.过滤器清洗
v 当油流进出过滤器的压 差大于0.15MPa时,过 滤器被阻塞。应转换使 用过滤器,以清除圆盘 式过滤器内滤筒周围的 杂质。
2.自动启动油泵
v 在润滑系统中,如果系统油压下降到低于工 作压力(0.15MPa),这时备用油泵启动, 并在启动的同时发出示警信号,红灯亮、电 笛鸣,这时值班人员根据示警信号立即进行 检查并采取措施消除故障。待系统油压正常 后,备用泵即停止工作。
3.强迫停止主机运行
v 当备用油泵启动后,如果系统油压仍继续下 降(低于工作压力)(0.15~ 1.25MPa)则 油泵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强迫主机也 停止运行,同时发出事故警报信号,红灯 亮、电笛鸣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缺点
v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维护管理比较复杂, 调整也比较有困难。
v 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整个润滑系 统的失灵,甚至停产。
XYZ-G稀油站系统
v 主要由油箱(其内装有磁网过滤器)、低压油泵 装置、(高压油泵装置)、单向阀、双筒网 片式过滤器、油冷却器 、流量调节阀、磁网 过滤器、溢流阀、自动切断电加热器、接点 双金属温度计、高低压力表、压力控制器、 油位尺(观察)、最高(最低)油位报警 器、冷却水压力表、出水温度表等组成。
稀油站常见故障及处理
原因分析 轴承间隙太小;润滑油不足
发生的问题 稀油泵轴承发热(滑块泵)
管路堵塞不通
油站压力骤然增高
1. 泵的间隙不当
稀油泵发热(滑块泵)
2. 油液粘度太大
3. 压力调节不当,超过实际需
要压力
4. 油泵各连接处的漏泄造成
容积损失而发热
止回阀不正常
压力很低
解决方法
检查间隙,重新研合,间隙调 整至0.06-0.08mm 检查管路,取出堵塞物 1. 调整泵的间隙 2. 合理选择油品 3. 合理调整中各种压力 4. 紧固各连接处,并检查密封,
v 在主机启动、低速与停车时,采用高压系统形 成静压油膜待主机运行具有形成动压油膜运 转时或主机运转一定时间后,高压泵方可停止 供油,用低压泵提供润滑.
高低压稀油站控制注意事项
v 低压泵工作时,最高压力0.4MPa,压力低于0.12MPa 时,备用泵投入工作,达到0.4MPa时,原工作泵自动停 止.当备用泵启动1分钟后压力仍低于0.12MPa,时主 机停车报警;当高于0.45MPa时,报警进行检查.
稀油站操作规程
v 6.当过滤压差发讯器的发讯值(0.15MPa), 应立即快速扳动油滤器的换向手柄,使转换 到备用滤芯工作,取出滤芯,更换或清洗虑 片。
v 7.当出口油温大于42℃时,当油温小于42℃ 时,根据主机工作情况可使用或不用冷却 器。
高低压稀油站控制注意事项
v 低压供油系统工作压力0.4Mpa,高压供油压力 31.5MPa,高压系统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系统 压力(一般6~14MPa),高低压系统工作压力由 安全阀与溢流阀调节,在运行中由压力控制器 控制,保证工作压力政常.
v 回油磁性过滤器应每半 月清洗一次。
v 否则:污油会溢回油 箱,造成润滑油污染。
稀油站操作规程
v 1.向油箱内加注清洁的润滑油到最高油位, 应保证油的过滤精度为0.12mm,加注时用 118目的过滤网过滤。
v 2.按系统工作压力及工作油温将仪表上的两 只压力表(或数字压力表)及电接点压力式 温度计的动作温度调节到设定值的相应位 置,然后打开稀油站相应的油、水、阀门和 压力表开关。
系统原理图
润滑系统原理图
图2-1-4 GXYZ 型A 系列稀油站仪表盘
工作原理(带高压泵)
v 先启动低压泵,当低压供油压力正常后,启动吸口 联于低压管道上的高压油泵,高压油经高压单向阀 送往静压轴承,当高压达一定值使主轴浮起时,主 机就可启动、低速运行或停止;主机转速正常后, 就可以停止高压泵(低速运行除外),但低压油泵必 须正常供油;低压油泵从油箱吸油后经单向阀,双 筒网式过滤器、冷却器后供往静压轴承;维持主机 正常供油低压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若系统压力 下降到某值时,备用泵启动投入运行,达到正常压 力时备用泵停止。若备用泵启动后压力仍下降到某 一更低值时,就应发出报警讯号,考虑主机停车。
合理化
v 在整个润滑系统中,安装了各种润滑设备及 装置,各种控制装置和仪表,以调节和控制 润。滑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杂质滤清 等,使设备润滑更为合理 。
v 为了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安全可靠,应设置有 以下的自动控制和信号装置。
1.主机启动控制
v 在主机启动前必须先开动润滑油泵,向主机 供油。当油压正常后才能启动主机。如果润 滑油泵开动后,油压波动很大或油压上不 去,则说明润滑系统不正常。这时,即使按 下了操作电钮主机也不能转动,这是必要的 安全保护措施。控制联锁的方法很多,一般 常采用在压油管路上安装油压继电器,控制 主机操作的电气回路。
为什么要润滑?
两个紧密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相互 间具有磨擦阻力,因而产生磨损.当机械 零件从稳定磨损阶段进入剧烈磨损阶段 后磨损速度急剧增长,机械效率下降,功 率和润滑油的损耗增加,产生异常噪声及 振动,摩擦副温度迅速升高,最终导致零 件失效.为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我们合理使 用润滑油,使两摩擦面之间形成润滑膜, 减少摩擦阻力降低磨损,延长稳定磨损阶 段,从而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稀油集中润滑
主要内容
v 1.润滑作用 v 2.集中润滑的优缺点 v 3.稀油站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v 4.安设的自动控制装置及信号系统 v 5.操作规程 v 6.稀油站的控制注意事项 v 7.齿轮泵的使用及维护 v 8.稀油站的常见故障 v 9.冷却器的使用及维护 v 10.冷却器的常见故障 v 11.过滤器的使用与维护
稀油站操作规程
v 3.将双筒网片式滤油器的换向阀手柄扳到一个滤芯 工作的位置上,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松动。
v 4.在主机工作前,先开启油泵工作,使系统达到工 作压力后,再启动主机投入运行。
v 5.稀油站在工作过程中,如因油压、油温、和油位 处于不正常位置时,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应先按 消音按钮,再按信号灯显示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v 主机停机后,供油系统的延续时间,由PLC或时间继电 器控制,其延时时间可根据主机运行特性决定.
v 油站双筒式网式过滤器,一筒工作,一筒备用,当压差 大于0.15MPa时,不停机可由手动切换阀快速更换工 作筒.
齿轮泵的使用与维护
v 1.齿轮泵泵头与电动机采用弹性连接,齿轮 泵中心线与电动机中心线误差不得大0.1mm, 联轴器盘动应灵活,无卡阻。
6.油箱加热控制
v 在寒冷地区或冬季作业时,应加热油 箱中的润滑油,润滑油温度一般维持 在40°C左右,以保持油的流动性, 否则整个系统的控制因温度低、油的 黏度增加而发生困难。加热的方法有 两种,一种是用蒸汽加热,比较缓 和;另一种是用电热元件加热。后一 种加热方式比较剧烈,有时会使油质 发生热裂化反应,降低黏度并生成胶 质沉淀。这两种方法都装有自动调节 温度的装置,当油温升到规定温度 时,即自动断电或断汽。
v ⑤减振作用:润滑剂吸附在金属表面本身应力小,具有吸收 冲击能的本领.
v ⑥清洗作用: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系统中的杂质.从而具 有清洗作用.
v ⑦密封作用:润滑剂对某些外露零部件形成密封,防止水分 或杂质的进入起密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