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觉运动系统检查PPT课件

感觉运动系统检查PPT课件


22
4.闭目难立征
嘱患者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目.
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站立稳,闭眼时不稳,称 昂伯征阳性。 小脑性共济失调者睁眼闭眼都站不稳,闭眼时更 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一侧小脑半球病变
或一侧前庭损害向病侧倾倒。
23
20
六.共济运动
协调运动发生障碍。 检查方法:
1. 指鼻试验
21
2.对指试验
令患者伸出两手食指,由远而近使指尖相对,先睁眼做,后闭眼 做,反复试之。
3.跟膝胫试验 4.快复动作
嘱患者以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以
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背,或以足趾叩击地面等。小脑性共济失 调病人这些动作笨拙,节律慢而不匀,称快复轮替运动不能。
感觉系统检查
1
注意事项:
要求医生认真、仔细。 患者意识清楚、充分合作。 注意左右侧和远近端部分的对比 从感觉缺失部位查至正常部位或从四肢远 端向近端检查。 检查时患者宜闭目,忌用暗示性提问,必 要时多次复查。
2
一.浅感觉检查
痛觉:大头针 温度觉:
1. 冷水(5-10℃)试管
2. 热水(40-45℃) 试管
肥大。
2. 双侧对称 部位比较,肢体远、近端比较。
3. 确定病变范围及分布特点。
7
二.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
1.痉挛性偏瘫步态 2.痉挛性截瘫步态 3.跨阈步态 4.慌张步态 5.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6.深感觉共济失调步态 7.鸭步 8.癔病性步态
8
1.偏瘫步态
病侧上肢内收、旋前,指、 腕、肘关节屈曲,行走时 无正常摆动,下肢伸直并 外旋,足跖屈,举步时将 骨盆提高,足尖曳地,往 外作划圈样移步前进故又 称划圈样步态,常见于急 性脑血管病等后遗症。
9
2.剪刀步态
行走时双下肢伸直,因 内收肌张力高致双腿向 内交叉,步态僵硬,形 如剪刀,故又称“剪刀 状步态”。 见于先天性痉挛性截瘫、 双侧锥体束损伤的患者。
10
3.跨越步态
见于腓神经麻痹而足下 垂的患者,为使足尖离 地患肢抬得很高,如跨 越旧式门槛的姿势。
11
4.慌张步态
全身肌张力增高,走路时步 伐细小,足擦地而行,由于 躯干前倾,身体重心前移, 故以小步加速前冲,可见于 震颤麻痹患者。
12
5.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行走时两足分开过宽,腿抬得高,足落地沉重,因
重心不易控制故摇晃不稳,状如醉酒,称为“醉汉
步态”。
小脑性共济失调者闭眼、睁眼时都很困难,闭目时 13 甚。
6.深感觉共济失调步态
脊髓痨步态 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脚距离大,两目注意双 脚。 患者睁眼时走得较好,闭眼时行走不稳或甚 至不能行走。
18
4.瘫痪
瘫痪—随意运动的功能障碍。
分类
① 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 ② 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交叉瘫
19
五.被动运动(肌张力)
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触摸肌肉的硬度 2. 被动伸屈肢体,检查者以感知的阻力来判断。
异常表现:
1. 迟缓
2. 张力增强 ① 折刀状肌张力增强 ② 齿轮状肌张力增强
四.主动运动或随意运动
1. 重点检查肌力、运动幅度及速度。
2. 检查方法:
① 主动法: ② 被动法:
17
3.肌力的记录
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 正常肌力。
触觉:棉花束或毛笔
3
二.深感觉检查
1. 振动觉
2. 位置觉 3. 深感觉性共济失调
4. 闭目难立征(Romberg)氏征
4
三.复杂感觉检查
是大脑皮质综合分析的机能表现。
常用检查方法:
1. 皮肤定位觉 2. 实体辨别觉 3. 图形觉 4. 两点辨别觉
5
运动系统检查
6
一.肌肉营养状态
1. 注意肌肉的外形及体积,有无肌肉萎缩、
14
7.鸭步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症患者,由于骨盆带肌 肉及腰肌萎缩无力,为 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而脊 柱前凸,步行时因不能 固定骨盆,故臀部左右 摆动,象鸭子走路,又 称鸭步。
15
三.不自主运动
1. 震颤
2. 痉挛
3. 舞蹈样运动
4. 肌纤维性震颤或肌束震颤
5. 手足徐动症
6. 抽搐
7. 肌阵挛
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