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ppt课件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ppt课件
椎间盘压力负荷的变化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5:病变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6:Denis三柱理论 (掌握内容)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病因及分类
创伤 炎症 肿瘤 先天性疾患
见附表(p731)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疼痛性质及压痛点
疼痛性质 1,局部疼痛 2,牵涉痛 或感应痛—反射痛 3,放射痛 压痛点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 三个生理膨大:左右径 >前后 径, 容易压迫
➢ 颈1-4神经前支组成颈丛 ➢ 颈5-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臂丛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颈椎病的 病因及分类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定义
颈椎间盘 和继发性椎间关节 退行性变 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小于15—16mm) 脊髓、神经和血管受压—损伤 上述损害后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局部封闭疗法
【适应症】最适用于腱鞘炎、滑囊炎、网球 肘、腕管综合征等
【禁忌症】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 感染
【注意点】
1、注射部位要准确 2、药量不可过多,否则药物成为刺激物, 抑制纤维组织形成,组织变得脆弱 3、严格无菌操作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
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 吲哚衍生物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 吡唑酮类的安乃近、保泰松 2-芳基羧酸类的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 邻氨苯甲酸衍生物类的双氯芬酸(扶他林) 昔康类的炎痛喜康 其他类的萘丁美酮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理作用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组织胺、缓激肽等 1、作用于神经末梢致痛 2、扩张血管、毛细血管 通透增加—红、肿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抑制
PG(PGE1、PGE2)
NSAID
协同
1、痛觉增敏
2、体温调节点上移—发热
红、肿、热、痛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非甾体药物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消化不良、上腹胀、腹痛、 腹泻、呕吐等,严重的可导致溃疡—出 血—穿孔—死亡
慢性损伤
已退变的颈椎,加速退变 长时间的磨损和撕裂 不良的体位、工作姿势不良、不适当的体育活动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3:结构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3.椎间盘特点:4个同心圆层
外层纤维环:致密的胶原纤维层 内层纤维环:纤维软骨 移行区 中央髓核:含水量丰富80%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4:不同姿势腰间盘受力不同。 以站立位100%。 坐—150%; 立前屈位210%; 坐前屈位270%; 腰支具减30%。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原因:1、局部组织反复被使用 2、全身疾病—紧张、痉挛 3、环境温度变化 4、长期、反复、持续的重复 5,、异常应力 6、急性---慢性
临床常见,远较急性损伤更多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分类
软组织的慢性损伤 骨的慢性损伤 软骨的慢性损伤 周围神经卡压伤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临床特点 (共性)
1、局部长期慢性疼痛,无明确外伤史 2、局部压痛、包块;特有体征 3、无急性炎症表现 4、过度活动史 5、习惯与职业因素
目录
腰腿痛 颈肩痛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一、腰腿痛
腰腿痛是一组临床症状,治疗的关键是明确 原因,作好鉴别诊断,并注意病人心理因 素。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腰腿痛
解剖生理
1. 腰骶椎生理屈度:
腰段前凸,骶段后凸, 腰骶段应力集中 容易退变,损伤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解剖生理
2.脊柱结构复杂:
血糖变化
【注意】非甾体药物引起的严重胃肠道损伤 往往并无先兆症状,而且传统的抑酸药物 对NSAID引起的胃肠道损伤没有预防作用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原则
短期使用 交替使用 减少胃肠刺激 特异性/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注意】与感染类、破坏类疾病鉴别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理疗、按摩 非甾体药 封闭治疗 手术治疗
【防治结合,去除病因,以防为主。】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局部封闭疗法
【目的】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 【药物】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麻药 【用法】局部注射:
1、激素0.5ml-1.0ml+局麻药1ml-2ml 2、7-10天注射一次 3、3-4次为一个疗程 4、最多不超过2疗程 5、疗程间间隔2周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因
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 关节囊、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下降 骨赘形成,前纵和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神经和血管受损
钩椎关节附近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血流减少,可晕厥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病因
损伤
急性损伤
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诱发颈椎病 颈椎活动灵活,支撑头颅,极易损伤 汽车追尾导致颈椎的过伸、过屈损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
非手术治疗 1,卧床 2,腰背肌锻炼 3,牵引、理疗、推拿、按摩 4,非甾体药 手术治疗(诊断明确且保守无效)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CT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MRI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二、颈肩痛
解剖生理概要
1,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组成 C1-2, 上颈椎 C3-7, 下颈椎,枢椎下 C0, 枕骨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解剖生理概要 4,颈项部神经 结构复杂 矢状面
椎管矢状径15mm以上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解剖生理概要 横断面
各种退变发生时,椎管有效容积(储备空间)减少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解剖生理概要
颈椎活动灵活
➢ 头部屈伸:寰枕关节 ➢ 头部旋转:寰枢关节 ➢ 颈部屈伸:下颈段
神经结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解剖生理概要
2,解剖结构
上颈椎(C1-2)
第一颈椎:寰椎(atlas) 无椎体和棘突 前后弓 侧块支持头颅
第二颈椎:枢椎(axis) 椎体上方隆起形成齿状突 齿状突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解剖生理概要
3,下颈椎 (C3-7)
C3-7 具有典型脊椎结构 侧块、 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颈椎 不稳时影响椎动脉血供, 颅内缺血) Luschka关节(钩椎关 节):增生时压迫椎动脉 和神经根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骨科 盛路新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目录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三节 骨的慢性损伤 第四节 软骨的慢性损伤 第五节 其他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第一节
概论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概论
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 筋膜、滑囊、血管、神经等。
慢性损伤:反复的机械运动等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