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文化浅说
第三讲
楚红辉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在上一讲中,我们说到汉字的构成方式,有独体字和合体字。
这一讲,我们来讲讲汉字的部首。
我们现在的辞书,例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在检字方法上都是按部首形式编排的。
《新华字典》有264个部首,《现代汉语词典》有201个部首。
那么,什么是部首?部首又是如何来的?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
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取其相同的表意部分归类,每一类为一部,每部的第一个字就称为“部首”。
部首是编纂汉语字典、辞书的依据,部首检字法是使用汉语工具书的基本方法。
部首最早来源于许慎。
许慎通过对汉字形、义的全面分析,第一次提出来“建首”之说,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总结出540个部首,使汉字从此有了科学的编排体系。
说到部首,我们要解除一种误解,就是部首就是偏旁。
偏旁与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偏旁是对合体字而言的,部首是对其部内所统属的名字而言的。
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却不一定是部首。
比如说,“枝”“杪”“枫”等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部首“木”,但就偏旁而言,它们除了有共同的形旁“木”外,还有“支”“少”“风”等偏旁。
这可以说是部首与偏旁的区别。
汉字的形体是随着社会的实际应用而不断发生演变的。
汉字部首也在发生演变,一方面是部首的减少,另一方面是部首独立充当汉字使用。
从形体上说,这种演变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部首的分化:
①由部首“犬”分化出来的有犬旁“犭”。
用“犬”做部首的字不多,例如哭、状、畎等;用犬旁“犭”做部首的字,如狞、狗、狂、狲等。
在现代汉语工具书中,以犬旁“犭”为部首都在字的左边。
②由部首“水”分化出来的部首有“氵”“氺”。
用“水”做部首的字如浆、泉、泵等;用“氺”做部首的字如泰、滕等,一般在字的下部;用“氵”做部首的字如汇、汾、洪等,部首一般在字的左边。
③由部首“火”分化出来的部首有“灬”“小”。
用“火”部首的字有很多,用“灬”做部首的如热、焦、熟等。
值得注意的是,字的下部写成“灬”的不一定是“火”。
比如魚、燕、鳥、馬等,这些字下部的四点,是这些事物的象形体。
说到部首有分化,其实部首也有变异。
这种变异主要是几个部首的来源不同,意义有别,但在形体上却相同。
例如“日”“曰”的混同。
“日”的本义是太阳,“曰”的本义是词。
从意义上看,它们没有共同之处,现在把“曰”归入“日”部首,这就给以“日”或“曰”为部首的字带来了理解上的混乱。
再比如说,“月”与“肉”的混同。
现在“肉”部除了做部首外,一部分以“肉”为部首的字归入了“月”部,不细心辨析的话,也是容易出问题的。
像肝、脚、肠、膳等等,都是和肉有关的,与“月”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了解了部首的基本情况,为我们依据部首解说汉字,也就是据形释义,提供了足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