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篇一:二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洪菲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已得到了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喜欢人、自然、社会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积极举手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人、自然、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

二、教材分析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二年级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中“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五大主题的内容。

各主题的课文安排如下:浙江沿革:《有趣的风俗活动》、《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浙江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新鲜空气在哪里》、《噪声危害大》、《我们的好朋友》;浙江文化:《王羲之和王献之》、《大画家王冕》、《多才多艺的徐文长》;浙江经济:《浙江的江河》、《浙江的农特产》、《美丽的千岛湖》;和谐浙江:《校园里的“红灯”》、《告别恶作剧》、《我从哪里来》、《窗户和阳台》、《小心无形的杀手》、《“电老虎”摸不得》、《小物品大麻烦》、《吃得安全》、《野外安全知多少》、《擦伤、割破后怎么办》、《游泳安全常识》、《溺水的预防和处理》、《我爱人民解放军》、《军事小常识》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

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我们这学期选择13课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

通过教学,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知道家中窗户、阳台等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场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四、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课时安排第1课《有趣的风俗活动》教学目标:1、知道划龙舟、斗牛、龙灯舞等传统风俗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传统的风俗活动,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什么叫风俗活动?2、今天我们来讨论下有哪些有趣的风俗活动?二、交流书中的风俗活动1、请你打开课本看看,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样风俗活动?2、你有看到过这些风俗活动吗?3、请你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热闹的活动场景。

4、播放相关图片和录像:舞板凳龙5、说说板凳龙的传说。

5、你见过这些风俗活动吗?说说你的看法吧。

三、交流风俗活动的资料1、请同学们把课外查阅的资料拿出来分享。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探究与龙有关的风俗活动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风俗活动都和龙有关,除了书中的奉化布龙、绍兴龙舟、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还有平湖九彩龙、安吉化龙灯、临海大田板龙,为什么这么多风俗活动都与龙有关呢?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这么多风俗活动都与龙有关。

第2课《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教学目标:1、了解踩高跷、滚铁圈、抽陀螺、丢手帕等传统游戏活动,激发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2、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积极参与有益的游戏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背景知识:传统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传统的儿童游戏种类繁多,大致分为一下几种:角色游戏,如过家家;竞技游戏,如踢毽子、跳绳;智力游戏,如七巧板、积木等。

传统儿童游戏大多是户外集体游戏,而且大部分的游戏需要小伙伴们协作完成,有利于增强儿童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儿童游戏不少是需要运动的,有的还需要制作游戏器具,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身体运动和动手动脑能力。

许多传统的儿童游戏还是一种说唱艺术,在活动过程中疆场伴有歌谣、对话等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过程:一、走进传统游戏1、你们平时下课在学校都玩些什么游戏呢?2、你玩这些游戏时心情如何,向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玩的呢?3、我们书上也介绍了一些好玩的游戏,让我们去看看。

4、交流:书上讲了哪几种有趣的游戏?5、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是怎么玩的呢?6、是呀,老师小时候也玩过这类游戏。

你玩的时候心情如何?二、体验传统游戏【篇二: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内容: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各主题的课文如下:浙江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

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们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

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通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

和谐浙江:《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杭州》。

二、编排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教学目标(参照每课课时目标)四、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五、学情分析一年三班四班各49名学生,学生知识面较广,课外知识储备丰富。

而且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

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第一课:认识新同学【教学目标】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2.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介绍自己。

(1)怎样介绍自己?照镜子,找找自己的外貌特点,想想自己有什么爱好、特长、(2)教师示范:介绍自己。

注意礼貌用语的应用。

(3)让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时点评,指出优点,改正不足之处。

然后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

2.我们来打电话。

(准备两个玩具电话。

)(1)怎样打电话,怎样接电话?(2)模拟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场景。

(3)分小组玩打电话的游戏。

3.我也来玩。

(1)三个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个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想一想,怎么说比较好?(3)叫几个学生尝试模拟,然后边尝试边评议。

4.向老师介绍自己。

(1)设置情景:路上碰到老师,老师问我一些情况,我怎么回答?(2)表演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不敢回答,跑掉不回答,有礼貌地回答等,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

第二课:我们做游戏【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游戏。

2.学会玩“石头剪子布”和“踢脚绊绊”两个游戏。

3.学习按规则进行游戏,逐渐建立规则意识,从游戏中学习交往。

【教学过程】1.学习“石头剪子布”游戏。

(1)我们玩过哪些游戏?哪个游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讲解“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

2.点将游戏。

(1)把全班分成4组,每组推选两个人,作为各自的“帅”,利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分别进行点“将”。

赢的人先挑选一个“将”,输的人后挑选,依次把一组的“将”挑完。

(2)按照挑选的顺序,进行“将”对“将”的比赛,也用“石头剪子布”的形式,赢的则把输的一方的“将”俘虏过去,这样依次往下比赛,直到结束。

(3)统计哪一队的“将”多,最后“将”多的那队获胜。

3.玩“踢脚绊伴”的游戏。

(1)给每组准备一根小棒,讲解游戏规则。

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2)演示这个游戏,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

(3)背诵“踢脚绊绊”的童谣。

(4)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第三课:玩小棒【教学目标】1.学会玩小棒的游戏,能在平时经常玩耍。

2.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锻炼手的小肌肉群。

3.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先请玩过的学生介绍玩小棒的方法和规则,也可以大家商量制定新的规则。

1.游戏规则。

(1)把小棒握在手中,一端立在桌面上,轻轻松开手,让小棒散开倒在桌面上。

(2)如果有小棒掉落在地上,就失去这一轮捡小棒的机会。

(3)用手捡桌面上的小棒,也可以用一根小棒去拨开或挑开另一根小棒,然后捡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