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容:沿革、环境、文化、经济、和谐。

各主题的课文如下: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人》、《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

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们的物品》、《我是人》、《乘车去》。

文化:《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通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经济:《我是人》、《家乡的古桥》。

和谐:《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

二、编排特点教学容的具体化。

教学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教学目标(参照每课课时目标)四、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五、学情分析一年三班四班各49名学生,学生知识面较广,课外知识储备丰富。

而且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

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第一课:认识新同学【教学目标】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2.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1.介绍自己。

(1)怎样介绍自己?照镜子,找找自己的外貌特点,想想自己有什么爱好、特长、(2)教师示:介绍自己。

注意礼貌用语的应用。

(3)让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时点评,指出优点,改正不足之处。

然后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

2.我们来打。

(准备两个玩具。

)(1)怎样打,怎样接?(2)模拟打和接的场景。

(3)分小组玩打的游戏。

3.我也来玩。

(1)三个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个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想一想,怎么说比较好?(3)叫几个学生尝试模拟,然后边尝试边评议。

4.向老师介绍自己。

(1)设置情景:路上碰到老师,老师问我一些情况,我怎么回答?(2)表演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不敢回答,跑掉不回答,有礼貌地回答等,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

(3)模拟情景,让学生尝试体验,并进行评议。

第二课:我们做游戏【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游戏。

2.学会玩“石头剪子布”和“踢脚绊绊”两个游戏。

3.学习按规则进行游戏,逐渐建立规则意识,从游戏中学习交往。

【教学过程】1.学习“石头剪子布”游戏。

(1)我们玩过哪些游戏?哪个游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讲解“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

(3)两个人一组练习这个游戏,看看谁能获胜。

2.点将游戏。

(1)把全班分成4组,每组推选两个人,作为各自的“帅”,利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分别进行点“将”。

赢的人先挑选一个“将”,输的人后挑选,依次把一组的“将”挑完。

(2)按照挑选的顺序,进行“将”对“将”的比赛,也用“石头剪子布”的形式,赢的则把输的一方的“将”俘虏过去,这样依次往下比赛,直到结束。

(3)统计哪一队的“将”多,最后“将”多的那队获胜。

3.玩“踢脚绊伴”的游戏。

(1)给每组准备一根小棒,讲解游戏规则。

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2)演示这个游戏,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

(3)背诵“踢脚绊绊”的童谣。

(4)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第三课:玩小棒【教学目标】1.学会玩小棒的游戏,能在平时经常玩耍。

2.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锻炼手的小肌肉群。

3.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先请玩过的学生介绍玩小棒的方法和规则,也可以大家商量制定新的规则。

1.游戏规则。

(1)把小棒握在手中,一端立在桌面上,轻轻松开手,让小棒散开倒在桌面上。

(2)如果有小棒掉落在地上,就失去这一轮捡小棒的机会。

(3)用手捡桌面上的小棒,也可以用一根小棒去拨开或挑开另一根小棒,然后捡起来。

(4)每捡一根小棒就得一分。

(5)捡小棒时,如果移动了其他的小棒,就失去了再次捡小棒的机会,让给下一个人捡。

2.捡小棒的玩法。

(1)几个人一组,先熟悉游戏规则。

(2)用“黑白配”或“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玩的顺序。

(3)每组玩几次。

按照规定的计分方式计分,算算谁最后得分最多。

第四课:跳房子【教学目标】1.学会跳房子的游戏,继承传统的游戏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的腿、脚部肌肉以及跳跃平衡的能力。

3.培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1.跳方格。

(1)把学生分成几组,围在跳方格的场地周围。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事先指导过的学生示怎么玩跳方格的游戏。

(3)请几位学生试试踢石子的游戏,指出其优点和缺点。

(4)分小组活动。

2.跳圆圈。

(1)方法和跳方格一样。

(2)让熟练的学生先试试,然后可以自由组合活动。

3.游戏规则。

(1)扔石子时不能扔出目标方格之外,否则就失去本轮继续玩的资格。

(2)跳方格时不能踩线,否则也要失去本轮继续玩的资格。

(3)踢石子回到出发点时,只要不踢出两条边线之外即可。

第五课:挑花线【教学目标】1.学会挑花线的游戏,能够掌握花线的基本变化。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各种变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1.请一位会挑花线的学生给大家表演游戏。

2.教师示最基本的挑花线形式,套在手上,让每个学生一步步地跟着教师学会最基本方法。

3.两人合作挑花线,最好是把会挑的学生和刚学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4.三四人合作挑花线,互相学习挑花线的新花样。

5.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花样多。

第六课:踢毽子【教学目标】1.学会踢毽子,并能在平时经常进行这个活动。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的腿、脚部肌肉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1.制作牵线毽子。

(1)教师出示一个牵线毽子,先自己演示踢牵线毽子,再请一位学生演示踢牵线毽子。

(2)讲解牵线毽子的制作方法,演示。

(3)学生制作牵线毽子,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来踢牵线毽子。

(1)请几位会踢毽子的学生表演题牵线毽子,并说说感受。

(2)自己练习踢牵线毽子。

(3)演示剪掉牵线之后怎样踢毽子。

(4)练习踢剪掉牵线的毽子。

3.踢鸡毛毽子。

(1)教师演示怎样踢鸡毛毽子,要求用脚的侧接触鸡毛毽子。

(2)让会踢鸡毛毽子的学生进行演示。

(3)每组提供一个鸡毛毽子,试试踢鸡毛毽子。

第七课:我们一样吗【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3.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教学过程】1.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①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

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③)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2.我们的头发一样吗?3.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3)我们来做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4.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第八课时:男孩和女孩【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性别,知道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2.能辨别男孩和女孩,能分辨公共场所男女的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3.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

【教学过程】1.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1)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2)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3)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女孩!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男孩!2.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2)男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女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3.男女不同标识图的认识。

(1)出示男女厕所的标识。

问:这是什么标识?(2)生活中,哪些标识告诉我们男孩女孩是不同的?4.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2)画的是男孩吗?(3)男孩是怎样的呢?5.我来画一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女孩吗?(3)女孩是怎样的呢?第九课时:怎样洗手更干净【教学目标】1.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2.通过比较洗手的方法,知道用流水洗手的好处。

【教学过程】1.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2.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3.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2)先把手浸湿,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在肥皂盒里,两只手互相仔细地搓擦着洗手指,洗手掌,洗手背。

(3)再在清水里洗去肥皂。

(4)仔细地看看洗过的手,仔细地看看洗过手的水。

①手变干净一点了吗?——手变干净了。

②水变怎样了?——水变脏了。

(5)讨论。

①手上沾着的水干净吗?②手上沾着的水是盆里的水吗?③盆里的水脏了,手上留下的水也是脏的。

(6)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我们的手还没有洗干净。

怎么才能把手洗干净呢?4.我们用流动的水洗手。

(1)用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洗手,或者用舀一杯水冲的方法洗手。

(2)先用清水洗一洗。

再擦上肥皂仔细洗。

把肥皂冲洗干净。

最后把手洗干净。

5.我学会洗手了吗?(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洗手?(2)我学会洗手了吗?(3)我们来把洗手的过程说一遍。

第十课:垃圾箱在哪里【教学目标】1.懂得垃圾应扔到垃圾箱,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