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对象,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词义是属于语言层面的。
义位是古汉语中十分重要的语义单位,认识词义关系和词义变化、研究古汉语的词汇系统,一般的说都要以义位作为基本单位,所以应当予以特别地重视。
义素是对义位作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两部分。
对义位作义素分析有助于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词义。
义位的划分和义素分析都是值得继续探索的。
学习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例证的分析掌握本章所讲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
※学习要点1、了解词义,必须认识它具有不同的层次。
2、语义单位有不同的层级,义位是研究词义特别是古代汉语词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义单位,深入认识词义关系和词义的变化、研究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一般地说都要以义位作为基本单位,所以应当予以特别地重视。
※学习内容第一节 对词义的基本认识 P120一、什么是词义:1、词义是词的词汇意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体现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
把握词义关系到意义与客观事物、意义与人们认识两方面的关系。
2、词义的性质:1)理性意义:又称概念意义,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基本认识,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是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
2)联想意义:指一个词在长期运用中,由词义的基本特征而产生出对另一些特征的联想,由此而生成的意义。
词的联想意义往往在语境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又称隐含意义。
3)社会意义:指由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思想观念、职业阶层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意义。
4)色彩意义:主要指词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
对理性意义而言,色彩意义是一种附加意义。
感情色彩:显示说话人的好恶,分为褒义和贬义。
3、词义的基本特点:(参见《语言学纲要》P130)1)概括性:把握某类事物的共性。
2)社会性和民族性:概括的是某个民族的整个社会某一时期的普遍认识。
3)模糊性:词义所指的对象或所包含的内容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4、认识、确立词义应注意的关系:1)词义与概念(逻辑上的概念):P1232)词义与所指事物的关系;(P124)3)词义与语音的关系;4)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P134)5)词义与汉字的关系。
(P102)二、词义与概念的关系 P1231、要把词义与概念区别开来例如:时间、白天、早晨; 空间、天空、蓝天人(P124)、亲戚(P142)、姑姑; men、relation、aunt古:奔、走、趋、行; 今:跑、走补充: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甚至是一句、一段话来表达。
(祖国、社会主义祖国)2、要把词义和对词的释义区别开来词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认识和评价,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
对词的释义: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多种情况,变化大。
3、词义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和稳定性。
不能因为现在对词的释义更加科学,就认为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深化了。
三、词义与所指 P1241、“所指”的意思:第一,一个词所指事物本身的实际状况。
例:车、船; 枪、炮; 师、生第二,一个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实际上指的是什么样的事物、动作或情态性状。
例:浮云、云烟; 挥剑、挥毫; 白菜、白军2、区别词义和所指:二者密切相关,但并不等同。
词义指的是这个词在于其他相关的词构成的对立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1)一个词义在不同上下文中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不同。
(如上例)2)所指的对象相同,而词义不同。
例如:启明、长庚;暮星、晨星;金星 牛——牲3、词义和所指的不同就是语言义和言语义的不同:1)言语义: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显示出来的具体意义。
2)语言义:对言语义的抽象和概括。
例如:挥:舞动、摇摆。
“挥剑、挥毫”盘:环绕。
“龙盘、盘马、雕盘”释义错误例:见教材P123“盘”四、术语义、语文义、文化义1、术语义:指科学精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意义。
▲ 2、语文义:反映一般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意义。
是语言社会性的体现。
3、文化义:显示的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或道德标准,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
是词义性质中社会意义(P122)部分。
第二节 义 位 P130多义词:小人实际变化的意义:语素义“小”复习:字、词、词义一、什么是义位1、义位:指词的每个意义。
义位是词下面的又一级语义单位。
语义单位:词→▲义位(词义→语素义)→义素(指称义素、区别性义素)2、一个义位大致相当于词典中列出的一个义项,但并不等同:1)义位对词而言。
而字典词典对字和词的划分不很严格。
词典中一个字下面列出的义项并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词。
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播:1、播种 2、散布 3、分 4、舍弃 5、迁移、流亡2)字典中列出的义项有词义,也有语素义,二者在与系统中的地位不一样。
例:《新华字典》“耳”:1、耳朵,听觉器官:耳聋、耳熟、耳语。
2、象耳朵的:木耳、耳房。
3、表示“罢了”的意思,而已:前言戏之耳。
3、义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义单位。
义位划分的有助于了解古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变化。
(涉及第九章词义的发展变化、十章古汉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十一章词汇的发展变化)二、如何归纳义位第一,将言语义和语言义区别开来。
第二,将义位的划分和实际事物的区分区别开来。
第三,词义转移后,两个意义分属不同的语义场,应当分为两个义位。
第四,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分属不同的语义场,应当分为两个义位。
第五,一个意义的稳定性也是义位的衡量标准。
小结:如何归纳义位(此指义位的确定和义位的数量问题)看所归纳出的意义:1、是否为语言义;2、是否为同一意义范围(同一语义场)。
第三节 义 素 P134▲准备知识:组合、聚合组合:结构问题。
构成整体的各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纵向)例:我写。
(主谓结构) 写我。
(述宾结构)聚合:类型问题。
有共同特征,能互相替换的成分自然聚集成群。
(横向)例:主语:代词、名词。
状语:副词、形容词。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代词、名词。
一、什么是义素:1、义素: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2、义素分析:把有共同语义特征的一组词(或义位)放在一起,构成一个聚合词群(或聚合义群)。
从若干方面(即义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所在。
例如:1、哭:[人]+[不带呼号或述说]+[表示悲哀的情绪]+[发声]号:[人]+[带呼号或述说]+[表示悲哀的情绪]+[发声]2、刻:[在木头上]+[用刀具雕] 镂:[在金属上]+[用刀具雕]3、P156虫:有足谓之虫。
(语义场)麟:[虫]+[精]+[毛] 凤:[虫]+[精]+[羽] 龟:[虫]+[精]+[甲] 圣人:[虫]+[精]+[裸]3、什么样的聚合词群可以进行比较:同级关系的聚合词群聚合词群有层级(大类、小类)的不同。
表情→笑、哭 哭→泣、啼、号 哭泣→悲泣、抽泣4、什么样的义素可以进入一个词的语义表达式:1)语言义。
义素是语言义,不是言语义。
挥(剑):[手臂]+[舞动] ?+([幅度大]+[剑])挥(毫):[手臂]+[舞动] ?+([幅度小]+[毫])2)表现在同一个聚合词群中词与词、义位与义位的对立关系的内容。
词与词的对立关系不同,语义成分的构成也不一样。
比较:哭、号;哭、笑 刻、镂;刻、挥哭、笑:哭:[面部]+[表情]+[悲伤] 笑:[面部]+[表情]+[高兴]刻、挥:刻:[手]+[动作]+[雕] 挥:[手]+[动作]+[舞]二、指称义素与区别性义素:见上例1、指称义素:义位指称的对象。
又叫中心义素。
2、区别性义素: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又叫限定性义素。
3、有共同指称义素的词(或义位)可以构成一个聚合词群(或义群),区别性义素表示在这个聚合词群(或义群)中词与词(或义位与义位)的对立关系。
4、区别性义素的类别:1)特征类区别性义素:表示的是动作方式或情状的不同。
(谓词性) 2)事物类区别性特征:表示的是涉及对象的不同。
(名词性)三、义素分析的意义:有助于:1、认清一个词的词义。
2、认清词和词之间的意义关系。
3、认清词义的发展变化。
※思考:举例说明什么是词义、义位、义素。
答:语义单位:词→义位(词义→语素义)→义素(指称义素、区别性义素)1、词义(P121):是词的词汇意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体现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例如:“穷”的一个词义是“尽头”。
2、义位(P130):指词的每个意义。
义位是词下面的又一级语义单位。
例如:“穷”有“尽头”、“钱、物匮乏”两个义位。
3、义素(P134):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例如:“穷”的“尽头”义的义素是“[空间、时间等]+[终极,达到终极]”。
※考前辅导简答题1. 什么是词义? 答:词义是词的词汇意义。
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
2. 词的各种意义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答:词的各种意义的性质并不相同。
(1)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又称概念意义,它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基本认识,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是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
(2)联想意义。
一个词在长期的运用中,由词义的基本特征而产生出对另一些特征的联想,由此而生成的意义叫联想意义。
(3)社会意义。
由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思想观念、职业阶层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意义就是社会意义。
(4)色彩意义。
对理性意义而言,色彩意义是一种附加意义。
色彩意义主要指词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
感情色彩就是通常说的褒义和贬义,它显示说话人的好恶。
风格色彩又叫语体色彩,同样的意思,书面语用词典雅,口语用词通俗;重要的场合用词庄重,一般的场合用词随便,显示出不同的风格色彩。
3. 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什么? 答:理性意义(又称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
它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基本认识,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
4. 词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词义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1)词义的概括性;(2) 词义的社会性和民族性;(3)词义的模糊性。
5. 认识词义和确定词义需要注意哪些关系? 答:认识词义和确定词义的时候,必须注意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词义与概念(指逻 辑上的概念,下同)的关系;(2)词义与所指事物的关系;(3)词义与语音的关系;(4) 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5)就古汉语词汇来讲,还要特别注意词义与汉字的关系。
6. 词义与概念有什么关系? 答:词义与概念是有关系的,但词义并不就是概念。
概念属于逻辑范畴,而词义属于语言范畴,是语言中词这一级语义单位的内容部分,它和一定的语音形式相结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其次,概念有真概念和假概念之分,词义则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释义才有正确不正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