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发展趋势

试述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发展趋势

试述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发展趋势
摘要:监管始终落后于市场发展,待问题出现后,监管措施才能做出调整。

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该文总结出各国金融机构暴露出的若干弊端,观察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动向,并为我国金融监管发展方向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弊端;改革;趋势
1.金融监管在危机中暴露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两次危机。

分析我国经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在货币政策上都采用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

笔者研究发现2008年的金融危机产生和蔓延,暴露出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诸多问题。

a.重复监管阻碍行业顺畅发展
在金融活动多元化的进程中,对某一监管对象所出现的监管体系机构众多、权限互有重叠、监管标准不一致是很多国家金融监管体制中共有的问题。

以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银行监管为例,由于银行业的监管分散在5个联邦机构中,每个联邦机构都有管理权,但同时没有一个机构拥有足够的法律授权来负责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既有联邦的,也有州一级的,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设立了不同的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监管的现象。

没有任何单一金融监管机构拥有监控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必备的信息与权威,现有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在应对威胁金
融市场稳定的重大问题时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近年来,一直有业界人士抱怨,金融监管体系不仅机构太多,而且权限互有重叠,在全球金融市场密切相连的情势下,这种过度监管会影响金融业顺畅发展。

b.监管真空影响行业规范发展
笔者认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对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缺乏统一协调的监管框架。

由于对集团没有单一最终监管者,而实行”功能性”监管,集团内职能划分不明确的业务就无人监管,形成监管漏洞和空白。

集团内从事类似业务的不同行业的部门之间则可能进行监管套利。

而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建立了衍生产品部,大力拓展结构化产品业务。

这些结构化产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权、期货或掉期产品,而是多种基础产品与多种基本的衍生产品的复杂混合体。

近2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宣称对这些产品的运行、风险揭示、投资者保护和运作负有监管责任,监管权力的分散容易导致监管空白。

监管部门存在的监管真空,造成风险不断累积,影响行业规范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c.金融监管改革落后于金融业发展的步伐
金融业发展快、创新快,其发展特点要求金融监管体制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并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但是,当前很多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落后于金融市场,末端监管已影响到行业健康发展,甚至会引发行业风险。

监管部门掌握的信息滞后于金融机构,技术落后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监管高度混业经营的金融市场,造成了监管的错位和滞后,更无法化解其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当采取政策干预时,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这是一些国家金融监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动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金融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层和业界人士已就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形成共识,而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则加剧了改革的紧迫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正在经历一轮新的变革。

2009年6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白皮书”,旨在全面修复美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防止类似当前危机的再度发生。

白皮书建议,改革企业资本框架,强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对跨国企业加强合作监管,使各国的政策相协调,以创立一个相容的监管架构并且强化国际危机整体应对能力。

具体举措包括制定相似的信用衍生产品监管规定,在对大型跨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方面签署跨境协议,以及与海外监管机构进行更好合作等。

3.对我国金融监管发展方向的启示
a.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成为金融监管的一个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若干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

如“中国平安”,该公司已经获得了保险、证券、银行、信托、资产管理等几乎所有金融行业的牌照,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金
融百货公司”。

“一行三会”监管体制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弊端日益暴露,在交叉业务领域各监管机构争权力、推责任的情况严重。

混业经营、统一监管已成为新世纪全球金融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国的本次金融监管改革蓝图将七家监管机构精简为三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变多头监管的格局。

这一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在金融监管的改革进程中,我国可以首先建立综合性金融管理机构─中国金融监督委员会,成为全国金融行业监管的总牵头人,负责统一制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和制定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督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集中汇总各种监管信息,统一调动监管资源。

从长期看,我国必定走向全面混业,因此等市场发展成熟,金融监管积累一定经验,可以考虑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并入国家金融管理局,由后者成为金融业统一的监管机构,使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制度接轨。

b.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不断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
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使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同时通过废除、修改、补充和制定等手段,及时对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进行清理和重建。

建立金融风险的监管、预警、处置机制,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必须建立对金融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

在明确监管目标的基础上,必须着力更新监管的手段和方式,以提高风险监管的水平。

c.建立必要的资金、业务防火墙
建立资金防火墙。

禁止或限制资金在金融集团内部的任意流动,保证银行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保持一定独立性。

对金融集团自有资金的使用范围加以明确规定;对银行系统向金融集团成员机构的贷款和其他信贷延期业务必须有严格数量限制,防止银行因购买不良资产而直接承担其相关证券部门的风险;对金融控股集团内部资金交易的数额应加以限制,防止大额的不当资金转移。

建立业务渗透防火墙。

严格限制银行与证券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以防止银行将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由此引起的股市过度投机,保证银行的安全。

d.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监管合作与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金融业务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我国应主动适应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参照和依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实现对跨国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

我国应与其他国家金融当局签订双边谅解备忘录,在信息提供、相互磋商、技术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

同时,还要发挥各类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在协调国际金融监管方面的作用,建立统一监管的标准和体系,避免监管缺位。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次贷危机的特征、成因与启示.山西银监局网
站.2009.01
[2]黄丽珠.金融危机助推新资本协议改进和发展[n]金融时
报.2009.01
[3]梁飙.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8.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