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诗眼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答案 ‚空‛和‚同‛两字最有表现力, 同时也是全诗的诗眼。用‚空‛字写六 朝繁华荡然无存,用‚同‛字写大自然 未改其本色。这两个诗眼意在表达作者 对物是人非的伤感。
迁移训练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你认为这首诗 “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 赏析。
送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 (2) 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 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3)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 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二、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 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
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微风”是全诗的线索,或明或暗地贯穿全篇。 除了首联明写之外,下面三联都是暗写微风的。 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 情。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
答:诗眼是‚咽‛和‚冷‛(2分,指出诗 眼——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 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 似乎显得阴冷(2分,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 ——步骤二)。 ‚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步骤三)精练 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2分, 就意境情感分析——步骤四)。
(1)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 法写了什么内容。
(2)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 起的作用。 (3)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如领起、线索、呼应、铺垫等)。
迁移训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鉴赏“诗眼”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 合全诗加以分析。 •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诗眼‛ ①最生动,最具活力; ②最能营造意境; ③最易统摄全篇; ④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 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首联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 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 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 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 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 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 感觉);(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 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 眼。
一、以寻找作品中的诗眼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哪一个字是诗眼,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 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要点: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 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步骤四)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答题要点: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 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夜 归
(宋·)。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 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
【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 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开篇
参考
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 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 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 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 客急切归家的心境。 最后 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 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 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以牙还牙 陈章 清末,有一对同窗好友。河北人姓薛,江 南人姓娄。后者先发迹,薛南下向他求职。 娄说:“我出一上联,你对后再说吧。 ‛ 娄的出句是: ‚ 江南日暖难存雪 ‛ 。雪、 薛谐音,姓薛的洞明其意,悻悻北返,另 谋生计。不久,姓薛的得志,姓娄的潦倒, 娄北上向薛求助。薛说: ‚ 你以前出的上 联我对出来了, ‘ 塞北风高不住楼 ’ 。 ‛ 楼、娄谐音,姓薛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姓娄的只好掩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