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赞成用“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 、 赞成用“千里” 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 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 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 和迷离。诗题为《江南春》,不专指某一 所以只有用“千里” 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 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 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 一致。 、赞成用“十里” 诗的一、 一致。//2、赞成用“十里”。诗的一、二 句都是写眼前的景, 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 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 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 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 十里” 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 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2、形容词 、
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012-3-24
〖试题透视〗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 试题透视〗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 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 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 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 日最喜欢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 日最喜欢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 蔓轻盈招展, 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 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 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住 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 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 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 伤感。 伤感。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义。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义。所谓 准确” 就是符合“柳条藤蔓”“ 黄莺” 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 黄莺” 等事物的特点; 传神” 等事物的特点;所谓 “传神”,就是用了拟 2012-3-24 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hú] 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注:縠[h ]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 字而境界全出”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说你的理解。
2012-3-24
1 (步骤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2 (步骤二)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二)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3 (步骤三) 、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步骤三) 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样的情感。
2012-3-24
〖试题透视〗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 试题透视〗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 考生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生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 炼字的修辞效果。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 炼字的修辞效果。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贵在言之 成理,自圆其说。 成理,自圆其说。
2012-3-24
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
提 问 方 式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好 为人称道,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参考答案〗 “明”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参考答案〗 明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 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2012-3-24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2012-3-24
1、动词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 析。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hú] [zhào]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 ]皱波纹迎客棹[zh 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氛垢:尘埃。 氛垢:尘埃。 颈联“白水明田外” 字最精炼传神,请简要分析。 颈联“白水明田外”中“明”字最精炼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
2012-3-24
〖试题透视〗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 试题透视〗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 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 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 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的景色, 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的景色, 新晴野望时的感受 具体写所见的景色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 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 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 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最后两句中,诗人便给这幅静 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最后两句中,诗人便给这幅静 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 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 亩。”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 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字蕴涵丰富, 〖参考答案〗“应”字更好,“应”字蕴涵丰富,传 应 字更好, 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 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 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 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 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 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 意趣。//“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 意趣。 犹 字更好, 字自然道出, 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 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 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孤寂怅 此停留的旅客不多, 惘的心绪; 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也可 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 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2012-3-24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拟人手法 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 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012-3-24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两句三年得 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2012-3-24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鉴赏“诗眼”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4、数词 、
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 好在“千里” 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 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 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 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 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 为什么 请结合诗的主 旨作简要分析。 旨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樊高
2012-3-24
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
1、语言的锤炼; 语言的锤炼; 2、语言风格(特点)。 语言风格(特点)。
2012-3-24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代学者李渔曾说: 清代学者李渔曾说: “‘闹’字极俗,且听不 “‘闹 字极俗, 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 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 不当见之于诗词。” 不当见之于诗词。
2012-3-24
3、副词 、
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 一用“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 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答:
相关主题